77岁复旦教授观点引争议:再发达社会,也无需如此多大学生

  根据大数据的分析,今年的大学新生数量将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曾经的大学生是上天的宠儿,如今找不到工作,高校扩大招生又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不少家长和高中生都抱怨,说这几年的高考难度一年比一年大,试题也比一年多,难度也比一年大。要想考好分数,除了要把书本上的东西学好之外,也要有很多的课外阅读来积累。

  

  与之相比,刚刚重启的时候,那些题目的难度实在是低得离谱,让一些人大叫自己生不如死,生不如死,生不如死。其实大家都误会了,这次的考试,虽然题目更难了,但也更简单了。

  刚刚开始的时候,全国高校的录取人数还不到5%,而到了今天,光是985高校的录取人数,就达到了3%,而现在,全国高校的录取人数,已经达到了80%以上,而且还在不断的增加。随着国民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找工作难”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77岁复旦教授言论引发争论:一个国家无论多么先进,都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大学毕业生

  在我们国家,我们国家的教育观念与国外有着很大的差异,国外对高等教育的要求相对较高,无论是在科目考试,还是在收费标准上,都会让那些天赋平庸,家庭状况平庸的学生望而却步。在我国,大学已呈现出全面推广之势,以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为目标,使每一个行业都不乏优秀的人才。

  

  随着高校的扩大招生,很多人都得到了进入高校的机会,从而突破了社会的桎梏,完成了一次翻身的机会。而且,它还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质的人才,这对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我国高校持续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即:高校的教育与社会的需要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匹配。

  

  现在工厂里缺人,但现在的学生们都在为就业而发愁。在这样的环境下,“教育内卷”的现象便产生了,很多人将研究生视为找工作的唯一途径,而非研究方向。一些985名校的毕业生,在毕业之后,也要去应聘政府机关工作,这让很多人都觉得是一种浪费。

  77岁的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兼博士生导师葛剑雄直言不讳地说:无论一个国家多么发展,都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大学生。他还提出了一些关于继续发展中专和高职的意见,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意见,比如用全额奖学金或者是免除费用的办法,把它与义务教育相结合,让普通和职类的分流得到更多的认同,从而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具有较强劳动能力的中高级人才。

  

  他上大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在高校没有大规模招生之前,大学毕业生很受欢迎,而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也很受欢迎。等你毕业了,你就可以进入工厂了,工作很好,工资也很高。多个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不适合读书,早点毕业找份工作,可以让父母省心,让他们不必担心孩子的未来。

  

  但现在,虽然高考变得简单了,但孩子们的学习压力也变得更大了,这让父母们很是担心。他们从小就在为以后的高考发愁,如果考上了职业学校,他们的父母都会觉得羞愧。虽然大家都明白,就算上了大学,也不一定能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但同学们和父母们仍然争先恐后。

  

  各雇主在招募人才时,不应只看文凭,只看资历,不应只看人才。求职时,不要只想着拿高工资,拿着固定的工作。要么进入了名校,要么成为了人中龙凤,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的本事。

  

  我的看法

  “不一定每个人都要上本科”,这也是不少教师的真实想法。只要有求知欲,就算底子不好,也会倾囊相授。不过也有一些人,在学习上并不是特别突出,但却有着极高的实践技能,如果父母能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进入中专,也不见得比进入中专好。

  

  复旦大学葛老师对推进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看法,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瓶颈”在于学校风气与就业途径的问题。如果高职能严格遵守学校的纪律,让他们学习到一技之长,让他们在学校里学习一技之长,让他们在学校里混得风生水起,哪怕没有任何背景,他们也能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更高的职位,这样他们的父母就不用再担心什么了。

  

  高教育程度的大学生,并非是一个高教育程度的大学生,而是一个高素质的大学生。有的人文化程度很高,但是他们的专业能力很低,还有的人是跨专业的,就算他们的文化程度很高,但如果他们不适合他们的专业,他们的工作能力也会很差。简而言之,这个社会并非没有对大学生的需求,只是要轻视学历,注重才能。

  今天的讨论:葛老师说得对吧?请大家在评论区发表意见,共同探讨。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