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告发郭汝瑰是红军,蒋介石要证据,杜聿明:他家沙发有补丁

  

  文|三七

  编辑|阿荣

  1946年,随着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被揭开,为期三年的国共内战就此打响。

  双方不仅在正面战场展开了真刀真枪的直接交锋,暗中也通过间谍、特工,打响了一系列情报战、间谍战。

  尤其是在国民党军内部,我方红色特工无孔不入,向前线解放军部队传递了一条又一条重要情报。

  随着战场的失利,意识到内部有间谍后,本就派系林立的国民政府,愈发变得人人疑神疑鬼、捕风捉影。

  国军陆军中将的杜聿明,曾屡次质疑国防部厅长郭汝瑰,称他是“共匪”,而证据竟是郭汝瑰家中的沙发有补丁。

  如此言论就连蒋介石听了也忍不住大动肝火,怒斥杜聿明。

  那么,郭汝瑰究竟是不是共产党间谍呢?

  

  文武双全郭汝瑰

  郭汝瑰,1907年出生于川蜀之地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跟在父亲身边读书。高中毕业后,郭汝瑰受川军师长堂兄郭汝栋的影响,远赴广州黄埔军校读书,并顺利成为第五期军校生。

  彼时正值北伐,军校随着北伐军的节节胜利,从广州迁移到了武汉地区。

  在这里,郭汝瑰有幸接触到了恽代英、萧楚女等共产党人,革命意识开始萌芽。

  然而就在郭汝瑰临近毕业之际,蒋介石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

  为了防止武汉陷入战火,郭汝瑰回到家乡,想劝诫郭汝栋按兵不动,不要听从蒋介石的调令,却不料此时的郭汝栋已经暗中派出特使前往南京,表示对蒋效忠。

  

  无力左右大局的郭汝瑰,在堂兄的部队中滞留了三年,随后东渡日本留学。

  可没过多久日本人便侵占了中国东北,郭汝瑰毅然回到国内,并转入陆军大学学习。

  郭汝瑰从军校毕业,经学校推荐进入国军14师,担任参谋长一职。

  全面抗日战争打响后,14师被调往华北战场。结果14师前脚刚走,日军就发起了对上海的大规模作战。

  为保卫南京门户,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进入上海,其中14师奉命镇守上海南北塘口,责任重大。

  可14师麾下42旅旅长,在日军的一次次冲击中心理崩溃,无法继续承担指挥作战的任务,师长只好令郭汝瑰出任代理旅长。

  原本14师上下都不看好这位书生模样的参谋长,然而郭汝瑰用行动证明了自己。

  在日军数十架战机的轮番轰炸和地面强大炮火的攻势下,42旅将士们损失惨重,战线不断收缩。

  战事持续到最残酷的攻坚战时,郭汝瑰数次不顾安危冲出掩体,抵临前线督战。

  危难关头,郭汝瑰写下遗书,毅然冲上被打得溃不成军的84团阵地,亲自领导指挥战斗。

  郭汝瑰视死如归、死战到底的强大气势,感染了前线的将士们。

  任凭敌人的子弹从头顶掠过、不管对方的炮火多么猛烈,42旅的官兵们就是死守阵地,与敌人厮杀了足足7天7夜。

  最后42旅折损6千兵力、仅剩3成建制,可阵地仍然牢牢掌控在国军手中。

  

  经此一役,郭汝瑰一改过去的文人形象,一跃成为国民党军中赫赫有名的战将,被陈诚提拔为54军参谋长。

  淞沪会战中,郭汝瑰将自己作为一名战士的英勇无畏发挥到了极致;而在接下来的武汉会战中,他则展现了作为将军的足智多谋与战略素养。

  面对即将到来的武汉会战,蒋介石命令陈诚在武汉四周构建环形阵地,准备死守。

  当陈诚将作战思路告知众人时,郭汝瑰却指出:“此计不过是步南京失利的后尘,一旦有个别阵地失守,势必会被敌人撕开防线缺口,届时整座环形阵地顷刻间就会崩溃。”

  

  陈诚闻言,立刻鼓励说:“好,依你之见我们应该怎么迎敌呢?”

  大敌当前,郭汝瑰没有藏着掖着,径自开口道:“根据武汉三镇的地形判断,一旦退守到武汉市区核心阵地,我们就很难守了。我认为不如把防线尽量往外推,利用大纵深的山地层层设防、据险抵抗,一旦形势占优就对敌军进行分割、围歼。”

  “同时,一旦我军无法在金牛地区和黄陂地区阻击敌军,应当迅速跳出敌人包围圈,避免被全军围歼。这样即使敌人攻破层层防线进入武汉,得到的也只是一座空城。”

  郭汝瑰的发言有理有据,当场便说服了陈诚。在后来的作战方案制定时,他的大部分意见均被采纳。

  武汉会战最后虽说还是败了,但国军在以弱对强的情况下,硬是阻拦日军长达4个月之久,致其伤亡20余万人,使日军失去了后续展开进攻的力量和时机。

  武汉会战,郭汝瑰功不可没。凭此一役,他的政途一路畅通、接连升任,抗日战争结束后他已经是国防部的要员,并于1948年成为国防部第三厅厅长,辅佐蒋介石指挥大军与解放军作战。

  纵观郭汝瑰在国民党的履历,完全称得上是一位战功卓著、文武双全的人才。

  不过随着国军在解放战争中的节节落败,国民党内部逐渐流传起一股声音:郭汝瑰是共产党间谍。

  尽管包括蒋介石在内的绝大多数国民党高层,都认为这是一句挑拨之言,但陆军中将杜聿明却对此深信不疑。

  

  杜聿明因沙发补丁怀疑郭汝瑰

  郭汝瑰通共的传言,始于国民党国防部新闻局长邓文仪。此人特工出身,在1947年的莱芜战役中随军战败,接着从山东一路逃回南京。

  他向杜聿明透露:“郭汝瑰是共产党方面的间谍,存在泄露情报的行为。”

  尽管邓文仪没有直接证据,可毕竟郭汝瑰在国防部担任要职,军队很多作战策略都是由他一手制定。

  联想到开战以来国军一胜难求,再加上莱芜战役的军事部署也是由郭汝瑰主导布置,杜聿明当即便信了邓文仪的话。

  然而当杜聿明将情况反映到蒋介石、顾祝同那里时,却根本没人听信。

  

  毕竟当时国共双方间谍战、情报战如火如荼,国民党内捕风捉影的情报实在太多。

  郭汝瑰的功绩被所有人看在眼里,蒋、顾二人只将此当做共产党的离间计,没有多加理会。

  可杜聿明却紧咬着郭汝瑰不放,坚称自己的作战方案决不能透露给郭汝瑰。

  在国军内部的作战会议上,杜聿明甚至要单独找蒋介石汇报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就是为了避开郭汝瑰。

  有一次听完杜聿明的汇报,蒋介石忍不住问道:“你有什么证据证明郭汝瑰是间谍?”

  没成想,杜聿明竟说了一句令蒋介石都忍不住骂人的话:“他家里的沙发都打了补丁,这个人太俭朴了,这种作风很像共产党。”

  蒋介石闻言立刻怒斥:“难道我国民政府尽是些贪财之人!”将杜聿明赶出门外。

  

  确实,郭汝瑰不同于一般的国民党官员,家中说是一清二白也不为过。

  1946年来到国防部当差后,郭汝瑰便落户在四条巷一处不起眼的民房。

  彼时蒋经国住在三条巷,与郭汝瑰算得上是左右邻里,有一天蒋经国上门拜访。可他在四条巷反复找了好几遍,也没找到所谓的“郭公馆”。

  后来仔细打听一番才得知,巷子里有家肉铺的楼上住了一位政府人员。

  蒋经国找到肉铺,上了楼发现果然是郭汝瑰一家,这让他深感震惊。

  当时郭汝瑰不在家,他的家人招待了蒋经国。

  双方没有多余的客套,就是简单的寒暄、喝茶。时值午饭时间,蒋经国留意到,一家人的午饭桌上只有简简单单两道素菜。

  

  看着家徒四壁的“郭公馆”,蒋经国不禁心生感叹:“倘若党内都是郭汝瑰这般人,党国就有救了。”

  其实,郭汝瑰的艰苦朴素在国民党中素来是出了名的。

  1942年10月郭汝瑰参与国际军事会议时,国内外爱国人士慰问奖励他5000块银元。可郭汝瑰分文不取,转手就将所有银元奖励给了手下的士兵。

  如此不爱财的性格在国军中可谓是一股清流,宋庆龄因此多次对外宣传,称他是“没有任何私心的将军”。

  杜聿明以此为证据指控郭汝瑰,自然引起了蒋介石强烈反感。再说仅仅凭借作风上的质朴就去怀疑郭汝瑰的身份,确实太过牵强。

  不过,杜聿明的证据虽说荒唐、离奇,可他的判断却是对的,郭汝瑰还真是我党隐藏在蒋介石身边的红色间谍。

  

  红色间谍郭汝瑰

  其实,郭汝瑰早在1928年就已经成为了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早在黄埔军校上学期间,郭汝瑰就深受周恩来等共产党教官的影响,在好友袁镜铭的推荐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只可惜他先是滞留川军三年,后来又前往日本留学,与组织失去了联络。

  进入到国民党上层后,他逐渐意识到国民政府的黑暗统治,尤其是蒋介石国难当头坚持反共的主张,使郭汝瑰彻底对国民党绝望。

  尽管一直未能寻找到组织,可郭汝瑰始终严于律己,保持着良好的作风。

  直到1945年4月,郭汝瑰偶然间遇到了黄埔时期的同学任逖猷,终于通过他与组织接上了头。

  4月的一天深夜,郭汝瑰的住所突然响起了一阵敲门声,来人正是任逖猷的堂弟、共产党员任廉儒。

  

  郭汝瑰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向其倾诉这些年来的曲折经历和想要回归组织的迫切心情。

  郭汝瑰的情况很快被反映到了南方局领导人董必武那里,经过细致审查,组织上暂且同意了恢复郭汝瑰的党籍,不过还要经过一番考验。

  在董必武的建议下,郭汝瑰继续留在蒋介石身边,就此成为中共隐藏在国民党政府中的最大卧底。

  此后,一封封国民党军绝密情报,开始经由南京四条巷一户不起眼的人家,接连不断传到毛主席的办公桌上。

  解放军攻入山东后,蒋介石、陈诚等人开始商讨作战方案,最后提出要以汤恩伯、欧震、王敬久三大兵团对共军实现围攻。

  一旁的郭汝瑰将计划牢牢记在心里,回到家立刻手写了一份交给共军情报人员。

  

  因此,早在国军大部队到达指定战场之前,解放军便提前知晓了敌人的动向。

  值得一提的是,解放战争中最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多亏了郭汝瑰在情报中特地叮嘱,解放军才能在此役全歼国军74师。

  淮海战役中,郭汝瑰利用自己徐州陆军总参谋长的职务,成功将表面身份为国军陆军中将、实则是共产党红色间谍的张克侠将军调为徐州城防司令。

  徐州战役打响后,张克侠率部起义直接打开了徐州大门,并成功截断了黄百韬兵团的撤退路线。

  随着三大战役落下帷幕,蒋氏王朝的崩塌只在一瞬间,郭汝瑰回归组织的时刻也即将到来。

  根据上级建议,郭汝瑰最好能掌控一支西南地区的武装,为彻底粉碎蒋介石的困兽之斗做准备。

  

  于是郭汝瑰假借三大战役失利揽责,成功下到了前线部队,担任72军军长。

  走马上任后,郭汝瑰不断收编力量,调来大批武装,很快组建起一支战斗力强悍的队伍。

  1949年12月11日,就在解放军大军迫近川蜀、即将与国军短兵相接之时,郭汝瑰率部在宜宾宣布起义。

  解放军10军、16军、11军齐头并进,将国民党军逼向宜宾,郭汝瑰则是命令部队向宜宾靠拢,西南地区的国军逐渐被压缩,逼迫川地的国军只能举手投降。

  郭汝瑰和72军的起义,直接粉碎了蒋介石固守大西南的计划。

  郭汝瑰起义的消息传到台湾后,引来国民政府一片轰动,蒋介石更是破口大骂。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视为心腹爱将的郭汝瑰,早在20年前就已经是一名共产党。

  至于一口咬定郭汝瑰是间谍的杜聿明,早在淮海战役中就已经成为了解放军的阶下囚。

  不过,杜聿明经劳改教化已经回头是岸,并在一次政协会议上与郭汝瑰相遇了。

  远远的看到郭汝瑰,杜聿明便激动的指着他说:“我们的败仗都吃在了你手里!”

  郭汝瑰则是回答道:“我们各为其主嘛。”两人相视一笑,随即将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往后的日子里,两人再次成为同事,共同投身到了新中国的发展建设中。

  因为沙发有补丁而去怀疑一位国民党将领的身份,杜聿明的行为看似荒唐、可笑,但基于此做出的判断却是正确的。

  杜聿明下意识认为共产党都是艰苦朴素之人、国民党尽是贪财好利之辈。

  即便是身为国民党人的杜聿明都能察觉两党本质上的不同,足以证明国民党的失败不是一种偶然。

  

  参考资料

  陈名海.红色特工弄乾坤[J].检察风云,2020(16):78-80.

  邓伟志.杜聿明凭什么怀疑郭汝瑰[J].新湘评论,2015,No.180(24):40.

  朱竟成,张治宇.“红色间谍”郭汝瑰[J].炎黄春秋,2006(09):47-49.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