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资料多是英文所以英语很重要,就要全民强制学习?本末倒置!

  这种说法至少有三个误区!

  1.混淆了“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概念、混淆了对国家整体的必要性和对每个具体人的必要性。

  先谈重要性。每个目前英语教学政策的感性支持者都很喜欢谈所谓的“重要性”。但我经常怀疑他们是否明白这个“重要性”的由来。

  英语为什么会有所谓的“重要性”?第一,基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因素,英语成了世界很多国家广泛使用的语言,这也使某些势力变相取得了世界舆论的主导权,为了和他们打交道或应对某些事务,我们确实需要一定的英语专业人员,同时也需要有一部分人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第二,同样基于历史形成的先发优势,许多前沿科技资料都用英文书写,已形成世界公认的重要核心学术期刊主要也在英语国家。甚至我们的研究者,为了评级评优、受到学界承认等,很多先进研究成果学界也会翻译后发在这些期刊上。

  

  正是以上两点造就了英语对于我国的必要性!这是一种“不得不为”的必要性,所谓的“重要性”正是引出于此。如果我国成为科技中心,汉语成为科学语言呢?(如电力领域的研究,全世界都要学中文。——这里的意思是,千万不能有盲目的一味追随的心态,要时刻记住“以我为主”、“以其为用”!)

  那么我们承认英语学习对国家、社会是确有必要的。但,这种必要性是否等同于对每一个个体的必要性呢?又能否由此引申出对个体必然的重要性和必需性呢?

  显然是不可以的!即便某个个人需要、想要学习英语,但这种需要也显然不能混同于国家需要、社会普遍需要!

  讲两个现状:

  (1)2012年到2019年的7年间,近400万英语专业人员进入社会。2019年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超120万。近二十年间,各种英语人员极大富余,工作前景愈发黯淡。他们都从事对外翻译或是科技文献著作翻译了吗?当然不可能,其中近三成又流入到教培、院校了!这种数量远远超出国家、社会所需。这种趋势不加遏制,社会、家庭的负担将愈加沉重。

  (2)追捧这句话的人可能并不了解,在我国,通常的情况下,极大多数的院校内,博士之前都不太用得到前沿外文资料。因为任何科研首先以专业能力为本,不到必需的水准很难接触到领域前沿——也没那个必要!另一方面,学术研究重点需要的是专业英语辅佐,和通常的英语应用水平是有区别的。英专8级从事科普、科技文献翻译仍然要具体学习。

  由此,引出下面第2条:

  2.外语只是一个辅佐工具,外语能力不等于研究能力。

  想想,即便英专8级要从事科研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外语能力本身只是个语言能力,根本不等同于研究能力,甚至可以说两者差了十万八千里!外语之于研究的必要性,也仅仅体现在它可以成为辅佐研究者的一种工具罢了。一项工具基本的要求就是够用即可。切不可本末倒置,把想象中的重要性提到过高的位置!因此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后的人才选拔,对外语水平的要求也只需根据领域不同设置相应的基准线即可。重点还是考查专业能力与天赋,避免因强外语优势挤进研究圈但实质研究、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

  由以上两点,我们又引出下面第3条:

  3.外语考查参与基础教育阶段的选拔并不适应真正的人才选拔需要。

  由于外语直接和中、高考绑定,必然导致人们过度竞争这一辅助工具的应用水平。但对一切非外语和外语文学相关领域来说,它仅仅是够用即可!外语和升学捆绑的强制性考查,早已变相挤掉了太多语言天赋一般但基础科学方面天赋上佳又有兴趣的人才。这对我国的科学事业没有好处!外语极好,但缺乏研究创新能力、缺乏兴趣和天赋,在科研圈很可能做什么呢?拿来主义、科研混子?

  这二十年间,英语教学极大地向低幼龄扩展,除了有关人员实在过多以外,这种和基础教育阶段选拔强行绑定的方针才是根本原因!

  

  综上所述,这种形同“全民全阶段”学习英语的状况合理吗?高、中小学就和选拔挂钩合理吗?对多数人来说,这个工具只需要不同程度的大致了解或掌握即可。对研究者来说,只需根据个人、领域需要决定掌握程度即可。对有关行业人员来说,起码够用即可。

  我们也并不需要未成年人都用英语看所谓的“世界”(确切的说只是国外),且不说这个时代已经有了更多的渠道,那也未免显得我们这些大人太废了吧~

  外语和升学强制捆绑的政策已经施行了数十年,到今天事实上已经造成了很大的社会性问题。但它本应是一个助力、辅助,而不该成为一个负累!

  让它回归一个工具的本质!

  

  每年新增人员或超50万!取消英语主科一事的延伸探讨!

  提高学术研究者的母语水平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