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里为何装着土?朱自清、闻一多作序的书讲了啥?西南大学校史之夜有这些故事

  转自: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秦思思)“通过校史挖掘了解大先生们的故事,再用舞台方式进行展演。这不仅是一份生日献礼,也是一堂思政大课。”西南大学校史馆副馆长郑劲松说道。

  4月18日,为庆祝西南大学办学117周年,西南大学举行第三届校史之夜专题活动,以晚会形式讲述国学大师吴宓、土壤学家侯光炯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等多位大先生的家国情怀、学者风范、人格魅力。

  西南大学2023年校史之夜。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洋 摄》》现场展出朱自清、闻一多手稿

  “朱自清、闻一多先生为父亲这本书题序的手稿,是我们的文化财富和传家宝。”原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所长刘重来教授说道。

  据悉,刘重来的父亲刘兆吉,曾是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也是我国美育心理学的首创者。1935年,刘兆吉考入南开大学,随着战争爆发,刘兆吉被迫跟着学校转移到长沙,就读于与北大、清华合并组建的长沙临时大学。随着战火逼近,临时大学被迫再次西迁。他参加了著名的“湘黔滇”步行团,由长沙徒步走到昆明。而步行的路线经湘黔滇三省的偏僻山区,正是一个蕴藏丰富山歌民谣而又未开垦的处女地。刘兆吉决心在步行途中采集山歌民谣。

  在3500里征途中,刘兆吉采集了2000多首山歌民谣,从中选出770首,编著成《西南采风录》(商务印书馆出版)一书。1939年,著名学者朱自清、闻一多、黄钰生为该书作序,这三份手稿,一直被刘重来妥善保存。

  为祝贺学校办学117周年,现场,刘重来向学校档案馆捐赠朱自清、闻一多两位先生的手稿复印件。

  朱自清手稿。受访单位供图闻一多手稿。受访单位供图》》透过大先生的故事 看榜样的力量

  一块红布包着的泥巴,一张发黄的纸条,上面写着一行字。它的主人是经管院已故教授叶谦吉先生。70岁那年,他的最后一届研究生毕业,先生去共青团花园挖起几把泥土,分成了6份,并装进他亲手用红绸制作的6个小红包中,装进大信封,贴上一页纸,写下这样一行字送给同学们:“ 祖国母校共青团花园中百花树下的泥土,恋之,爱之,勿违,勿失。”

  土红包。受访单位供图30年后,叶谦吉教授百岁生日,弟子们回来祝寿,纷纷献上礼物。一个头发花白的弟子,捧着一个托盘,眼含热泪,走到先生跟前,深鞠一躬说:老师,这是您送我的礼物,我现在把它送给您:我没有辜负您的期望,一直扎根基层,为农业科技服务......这份土红包如今被西南大学校史馆珍藏。

  一位位大先生的故事,跃然于台上,现场不少师生感动不已。

  西南大学物理学师范专业2022级学生唐娜告诉记者,听名字,都熟,但不知道是谁,有什么故事。今天,通过这样鲜活生动的方式了解到,原来榜样竟在身边。“给我的触动非常大,今后我也会汲取榜样的力量,向大先生们学习,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唐娜说道。

  捐赠仪式现场。受访单位供图郑劲松介绍,2021年至今,学校已成功举办了两届“校史之夜”专题文艺晚会,今年主要讲述西南大学校史上已故的部分名家大师故事。接下来,学校档案馆将挖掘更多故事,真正做到将校史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也为师生的思政大课带来新的“上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