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短视频宣传不应过度

  来源:法治周末

  ■图像时代的法律?

  

  吴志攀作品

  □ 吴志攀

  下面这条微信上的新闻,是北京大学校友分享给我的:3月29日《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在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正式发布,其中提到:“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4亿,网民使用率达到97.4%,超过即时通讯成为第一大互联网应用。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在网络视听用户中占比94.8%。看新闻成为短视频用户的重要需求,比例达到32.4%。”此外,官媒“在抖音、快手拥有668个百万级以上粉丝量的账号”。

  我本人也经常使用短视频来学习新知识,如回看视频课程、了解国内社会新闻和国际大事。对不懂的新名词、新概念或新的“梗”,我使用短视频寻找答案。因为短视频不受时间限制,时间和内容的选择权都在于我自己。

  短视频已成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相比之下,过去看电视新闻,时间是电视台规定的,内容也是电视台安排的,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广告。但是我看网上短视频新闻,很少有广告。这也许是越来越多的人改用短视频看新闻的原因之一吧?

  根据上述《2023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报告》统计:“我国有32.4%的用户观看短视频是为了获取新闻资讯,30.2%的用户观看短视频的原因是获取知识。”可见,网络视听平台已成为网民学知识、看新闻的重要渠道。

  不仅如此,从短视频中看到的新闻和新知识,还会被人们分享到家人群和朋友圈中。这种分享不仅可以增加观看的人数,还增加家人亲属之间、同事朋友之间的社交联系。

  更不用说,短视频直播带货对网民购买欲望的刺激,超过在商圈或大超市“逛商店”过程中临时出现的购买欲。市场营销教科书介绍过:100个人无意识逛商店,其中有25%的人会临时随手买点东西。而数据显示,在网络直播间里,2022年“42.7%的用户在最近半年内因观看网络视频或网络直播而购买过商品,与2020年相比提升27个百分点”。

  文旅局长“角色扮演”代言景区不能过头

  短视频还成为网民业余娱乐的主要方式。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2年微短剧上线数量显著提升。重点网络微短剧从2021年的58部上升到2022年的172部”。现在连纪检部门都制作短视频来宣传廉政反腐。例如,《清风茶馆》就是采用微型电视剧的方式宣传廉政反腐政策的。这种短视频有演员有故事情节,内容生动有趣,为广大网民喜闻乐见。

  短视频有时出现文旅局长们化妆、穿古代服装推广本地旅游项目的画面。初次看到公务员为了宣传跨界文娱,真为他们的勇敢赞叹。看了一些之后,有两点感觉:一是,表演得有点“过了”;二是已经开始“内卷”。

  公务员形象与文娱演员总还有些不同,体制内领导总不能穿这汉服来上班,戴宋朝的官帽在台上作报告吧?为景区形象代言的文旅局长可以做“角色扮演”,但不能过了。

  还有的为了“出圈”,穿戴与扮相更加夸张,认为这样才能吸引眼球。文旅局领导们的短视频宣传出现“过度”与“内卷”非但不会吸引游客,反而会将他们吓跑。因为国内大多数旅游是为了休息身心和精神放松的,当游客看到“夸张”类的短视频时,往往难以分清是“搞笑节目”,还是“正规宣传”。相比之下,还是当地领导穿着上班的服装的素颜形象,在网上帮助当地农民直播带货的短视频,让网民看着更加“接地气”。因为他们的言行与扮相都是真实而可信的。网民看到的就是他们熟悉的公务员的样子,而不是恍惚感觉好像在看古装的电视剧。

  (作者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责编:肖莎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