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来评!“童画幸福”1000幅作品进入终评阶段

  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宗苗淼

  经过专家评审组成员3天时间的认真评审,3月31日,第二届“传承千载 翰墨燕赵”艺术名家邀请展暨“童画幸福”青少年美术作品主题展,“童画幸福”复评环节结束。记者获悉,共有1000幅儿童、青少年参评美术作品从近37000幅作品中脱颖而出,进入最终评审阶段。

  活动由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河北省教育厅、共青团河北省委、河北画院、河北省企业·行业文联指导,河北新闻网、大者学社主办,河北艺术网承办。

  

  图为评审现场。宋苗苗 摄

  关注?千幅入选作品近日公布

  据悉,专家评审组对初评后的14000多幅作品进行了复评。此次专家评审组成员来自河北省高校美术系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等组成。

  1000幅进入终评阶段的“童画幸福”作品名称及作者将于近日整理之后公布。请大家及时关注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河北艺术网等媒体平台及大者学社公众号。

  随后,主办方将再次组织专家审委员会进行终审,即从此次复评结果中评选出100幅青少年优秀作品、100幅儿童优秀作品入展并颁发证书。终评入选作品与艺术名家作品,将共同在河北美术馆展出。

  亮眼?“小艺术家”表达各有千秋

  

  图为评审现场。宋苗苗 摄

  “童画幸福”青少年美术作品于2022年10月26日发起线上征集,得到了河北省内学生、学校、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另有四场线下集体创作活动,在大者学社安吉书院举办,200多名燕赵都市报小记者积极参与其中。

  记者从投稿作品中看到,不同年龄层小作者们的作品“幸福”主题明确、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幼儿笔触稚嫩,直接流露真情实感;小学生构图大胆,思维天马行空;中学生线条流畅,擅用技法与思想表达情绪。除个人投稿外,美术、艺术机构组织投稿也不在少数。

  解码?从一幅画开始读懂孩子

  

  图为评审现场。宋苗苗 摄

  连日来,专家评审组成员对于孩子们的积极投稿表示了充分肯定,遇到佳作,还会忍不住讨论,与其他专家评审组成员分享作品中的奥妙之处。当看到有争议的作品时,也会认真讨论,让每一位有心、用心、创新,凸显创作灵感的小作者们都能得到均等的机会。

  记者关注到,各位专家对作品评审的总体意见一致。即注重儿童、青少年作品的原创性、主题性,作品表达的效果、趣味性,以及作品本身所支撑的小作者们的内心世界。

  不论亲情、友情、爱情,儿童与青少年对人生都有着自己的观察、认知和判断,让我们期待,从一幅画开始,读懂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马上就访:

  复评结束,艺术大咖有话说

  “童话幸福”活动现场复评环节,在河北新闻网举办。第二届“传承千载 翰墨燕赵”艺术名家邀请展暨“童画幸福”青少年美术作品主题展组委会,特邀诸位重量级专家参与评审,其中包括戴魁教授、翟建平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刘迎春。来听听这些艺术家(画家)、美育工作者对儿童画、青少年绘画的理念与表达吧。

  

  戴魁: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会长

  大师们的绘画是具有心灵震撼力的。齐白石晚年的绘画充满了“童心”“童趣”,毕加索绘画的艺术造型和画面感也跟孩子的作画特点相像。

  孩子们的绘画世界不同于成人,他不去调色,敢用纯色、最漂亮的颜色大胆去画。因为他们的心灵是五彩斑斓和自由美好的。我甚至在他们的水墨画作品里,也感受到自然形象的色彩和魅力。

  孩子往往不懂造型,但绘画又能表现出绝佳的创型。评审时,每当看到好的作品,我都会很激动:“一看就是儿童思维,没什么技法,但是就会让人脱口而出‘真有意思,是大师’!”

  

  翟建平: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美育教育更应该更注重孩子的天性,追求他们内心最本真的东西。孩子画画应该是轻松的,让他去见识、去了解、去交流、去释放,高兴就对了,而兴趣就是他们最好的释放点。这个意义要远大于“画什么像什么”。

  “画什么像什么”,往往是大人赋予孩子的一个标准。如果孩子本身就想要追求画“像”,就让他去画“像”,但往往是孩子画了一幅大人看不懂的画,孩子却能给你讲述很长时间。

  

  刘迎春: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美术馆(河北画院)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美协理论艺委会副主任

  我反对概念性、程式化的表现生活,就比如画松树,并不只是由几个绿色三角形串成,因为每个人观察到的都是不一样的。

  艺术本身就是对生活的感悟和表达,而未来儿童画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原创性的、要观察生活的。可喜的是,我在这次评审中看到了早市主题、消防员主题等很生活化的题材,这其中有对家庭的爱,也呈现出了社会的幸福感。

  从提交的作品中,是能看到小作者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为一名好的美育教师,还是要回到原点,注重引导孩子挖掘艺术潜能,让他们有更生动的体验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