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师中考历史模拟检测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4条措施
点击右上角关注乌江说教育获取更多信息,欢迎交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方面的话题!我会用最真诚之心与您交流!
【本文原创首发,欢迎关注和转发;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图片为作者自制)
◎文/编 乌江
标题:一位历史老师中考历史模拟检测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4条措施
2023年春期第11周星期天晚上的晚自习,我组织了所任班级的历史中考模拟检,用的试卷是2023年重庆中考历史样卷一,经过加班快速把试卷阅完,成绩非常不理想,可以用糟糕来形容,没有一个上40分,而且及格人数廖廖无几,20至30分非常多,20分以下人数也不少。通过检测发现诸多问题。
01中考模拟检测发现学生答题出现的问题
有人说:“学会反思与总结,才会进步。”的确如此,如果检测过后,教师不去总结,那等于没有检测。鉴于此,现将问题分享于下:
答题卡选择题题涂黑不规范。一是涂轻,二是涂成一团,三是直接写ABCD,四是涂了打√的,五是涂漏的(没有做)。
(图片来于作者拍摄学生的答题卡)
(图片来于作者拍摄学生的答题卡)
2.答题卡错位,把题号看错。比如即把17题第3小题答在了第17题第1小题的番号里,用箭头指示。
(图片来于作者拍摄学生的答题卡)
(图片来于作者拍摄学生的答题卡)
(图片来于作者拍摄学生的答题卡)
3.判断题的√、X、〇,判断一个错,可能错2个;判断题的√、X,有两个都是X。而且符号不规范,√太短写成V形,X两画写不直,○划没有闭合封口。
4.普遍审题不仔细。回答不到问题上。
选择题得分太少。没有抓住时间、题干、中心语。
比如材料题的“归纳”“概括”,不少同学是照搬照抄原材料。
5.答题不完整。不看分答题。
6.答题根本不动脑筋。捞到半截就开始。
7.答题不规范。界限不明显。比如比如材料分第17题第3小题,问题是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治维新前期推行移风易俗的主要措施及影响。把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和影响答在一起。分不清哪是措施,哪是影响?
(图片来于作者拍摄学生的答题卡)
8.论述题
论述题观点不准确。比如有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例举史实论述是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
比如还有以下一些句子。战争是残酷的,我们要珍惜和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人民通过发起运动表达意愿。
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活中心。
国家促进社会发展。
革命运动是祖国强大的动力。
人民振兴则国振兴。
思想解放是国家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改革推动社会发展。
中国正在变得逐渐强大。
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爱国运动的爆发推动国家独立自主。
新纪元开辟的艰难历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中国的发展是曲折的。
只看到了表象,没有看到历史事件背后实质。
(图片来于作者拍摄学生的答题卡)
(图片来于作者拍摄学生的答题卡)
(图片来于作者拍摄学生的答题卡)
(图片来于作者拍摄学生的答题卡)
(图片来于作者拍摄学生的答题卡)
(图片来于作者拍摄学生的答题卡)
(图片来于作者拍摄学生的答题卡)02解决问题的措施
学生答题有问题不可怕,我们做教师的要直面问题,正视问题,中考还有一个月,关键是自己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第一,评讲试卷一一指出,并纠正,给学生正确的答题方法。
第二,客观题的选择题具有唯一性,教会学生快速抓住题干(时间、中心词、关键句),并在试卷上用笔勾划出。这样,一节省时间,二便于快速读懂意思。
第三,主观题的材料题教会学生解题方法。一读,读问题。读问题时用笔在试卷上划出关键词,比如“概括”“归纳”“指出”等,回答的问题,还有回答问题的限制范围。二读材料。带着问题读材料,包括材料的出处,并划出材料中的中心句。三根据问题归纳概括,先打腹稿或者草稿,想好了再组织语言落笔作答;归纳概括绝不能抄材料,应该去掉修饰词。四是看分答题。五是用历史术语答题,不能口水化答题。
第四,论述题教会学生方法。强调观点不等于主题。找历史事件的共同点,找出历史背后的实质。仍然用“三步曲”解题法,“三段式”答题法培训学生。
03结束语
中考考学生考的是心态、方法、技巧,引导学生平时练习当成真正的考试,中考时当成做练习一样。最后一个重点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与方法很重要。
(2023042421:50乌江于火陋)
#教学#
【声明】本文是乌江说教育的原创。
感谢您阅读乌江说教育的文章。如果你喜欢这方面内容,欢迎关注我,期待与你真诚交流。
欢迎阅读乌江说教育的更多文章:中考历史怎样复习中国古代史?采用历史大单元教学法才能应付中考
教学札记:一位教师的备课及教学再反思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