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读名著

  这几年,我的闲暇时间多用于读书。前几天简单盘点,过去三年间大约读了80多本书,其中,一半以上是中外文学名著。

  之所以集中读了这么多名著,和孩子的学习不无关系。

  孩子入读中学后,语文老师每学期都会开列一份名著书目,要求学生配合教学进行阅读。于是,从四大古典名著到“鲁郭茅巴老曹”等近现代文化巨擘的皇皇大作,再到当代一些名家名作,不时被我们从书店或网上一本本地购入。此外,还有一些享誉世界的外国文学名著,如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托尔斯泰的《复活》,等等,也渐次进入了家中书架。将这些名著搬回家后,看着封面上如雷贯耳的书名和作家的大名,我不禁有些汗颜。以前上学时,整天只知埋首于课本应对考试,不敢也不愿拿出太多时间去读这些“闲书”。当然,有些名著的节选早已进了书本进了课堂,还有些名著在同学间悄悄传阅过,不能说一点不了解;但未能完整或者细致阅读,确是毋庸讳言的事实。走出校门工作后,冗务缠身,每天疲于奔波,很难静下心读书。如此说来,作为一个受过现代教育的人,自己对不少中外名著——人类社会一道道养分丰盈的精神食粮,竟未好好品味过。不得不说,这是一件既让人惭愧又倍感遗憾的事情。

  现在,当这些名著摆在面前的时候,我自然萌生了强烈的阅读冲动。除了带有消减愧疚、弥补遗憾的心态,还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两年社交活动少了,读读书不仅能让生活充实些,更能抚慰焦虑、困倦的心灵。另一个原因说来有些尴尬,却也是真实想法——孩子都要读名著了,做家长的却对这些书不熟悉,对孩子阅读时提出的问题“语焉不详”,岂不太失面子?所以,哪怕是现学现卖,也要抓紧去读。

  带着这些想法,这几年我和孩子一起读了多部名著。所谓“一起”,当然并非同时读一本书,而是在同一个阶段各自完成阅读。每天傍晚散完步,我便躲入书房,神游于这些作品中。从个人的阅读体验看,我将这些名著粗略地分为两大类,一类通俗易读,引人入胜,即便是砖块似的大部头,也能一目十行、酣畅淋漓地读下去;另一类则行文艰涩,情节繁复,阅读起来并不轻松。无论如何,每部名著都有其绚丽的精神底色。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觉得自己仿佛走入了一个个独特而玄妙的世界,神色为之变幻,心绪为之起伏,情感为之跌宕。我想,这正是名著的魅力所在。

  阅读之余,我还会在饭桌上或者休息时间,主动和孩子围绕一些名著的情节架构、人物描写或读后感受进行讨论交流。有时我爱人也会加入进来,一家三口便开起家庭读书会。我喜欢这种热火朝天的交流,当然不是为了现学现卖,而是发自内心地想引导孩子在青春年少时就爱上阅读,用心品读名著,让那些闪着光芒的文字滋养精神世界,照亮人生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