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与白鹿洞书院

  □ 刘岭峰

  “马泰奥·里奇”,这个外国人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汉名利玛窦。利玛窦,号西泰,1582年来到中国居住,在明朝颇受士大夫敬重,被尊称为“泰西儒士”。他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著名人物,被学者誉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

  而许多人或许不知道的是,利玛窦曾在南昌居住了三年。三年里,他与白鹿洞师生有过密切的学术往来,并同当时的白鹿洞山长结下了深厚友谊。在与白鹿洞师生的交往中,利玛窦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得到升华,他改穿儒服,戴儒冠,还把中文名字定为利玛窦,取号西泰。

  1582年,利玛窦乘船前往澳门,进入粤北。那时,白鹿洞学生翟太素浪迹粤北韶关。因了某个机缘,他被利玛窦传授的欧洲测天象的技术迷住了。于此,翟太素再学西方算学、观察天象和熔炼技术,并跟随利玛窦阅读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等科学书籍,设计各式各样的日晷以记时辰,运用几何规则和尺度测量高度、距离,制作各种木制、铜制或银制的工具等,如六分仪、天球仪、量角器和罗盘……这些一次次震惊了翟太素这位白鹿洞弟子。

  江西是王阳明以“事功”发迹的基地,晚明王学宗派林立,竞相标新立异。

  翟太素的老师章潢(字本清),江右王门大师,因得明廷遥授学官并食禄,名扬海内。这位南昌人,对恢复白鹿洞书院并建立新体制有很大的功劳。他快七十岁了,仍对海内外的智者学行极感兴趣。瞿太素回到江西,向老师讲述了利玛窦的事迹,讲述了欧洲文艺复兴带来的科技、人文等方面的进步。章本清闻知利玛窦已到南昌,主动寻访,结为忘年交。他为利玛窦留居南昌而联络了江西巡抚陆万陔。陆万陔早已听说过利玛窦懂“西国记法”,即速算和记忆之法。希望二子能随其学习,遂特许利玛窦在南昌购屋留居。于是,利玛窦在入华十三年后,首次在广东之外的地方安家。

  在南昌时,利玛窦曾当众表演西洋记忆之法,还向当地名流赠送手制日晷,大谈科学和人文、演绎欧洲天文知识,展示各种精巧工艺品与西洋绘画……利玛窦在南昌不遗余力地传播介绍西方科学、技术和人文,在南昌士绅中引起不小的轰动。

  章本清安排利玛窦到白鹿洞讲学,与白鹿洞书院师生辩难。这可视作王学与西学一次前所未有的直接对话。利玛窦采用文言文对话体,参考儒家思想来写《天学实义》,书中有数十则“中士曰”的文章,而中国典籍均无“中士”的出处。是不是主要出自当时他与江右学人、白鹿洞书院学子、豫章书院学子的对话呢?这是个疑问,可看作晚明中西文化交往史上的令人兴奋的待解之疑。

  在南昌的三年,除了与江右名人交流,利玛窦还用文言文写作《交友论》《西国记法》《天学实义》,用拉丁文翻译《论语》等。

  后来,利玛窦到了北京,与明朝光禄寺少卿李之藻合作刊刻了《坤舆万国全图》。此图以当时的西方世界地图为蓝本,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有完整经纬线的世界地图。让中国人知道了地球、太阳系,知道了中国之外还有更广阔更未知的世界……当时地图上的许多译名沿用至今,如亚细亚、大西洋、地中海、尼罗河、罗马、罗马尼亚、古巴、加拿大等。

  因为与利玛窦的特殊渊源,庐山白鹿洞书院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扮演了其他书院不能替代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西现代文明交流共融,有一缕风来自江西书院,来自白鹿洞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