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磁」同时受益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的细分行业

无线充电有望成软磁材料需求增长的重要引擎

软磁材料可分为金属软磁、铁氧体软磁、非晶软磁、纳米晶软磁四大类。我国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铁氧体软磁生产国,近年来供应总体稳定,规模在21万吨左右。2019年软磁下游主要传统应用市场面临增长放缓甚至需求下滑,但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无线充电等新兴市场领域需求方兴未艾。特别地,无线充电是"从0到1"的市场,有望成为软磁材料需求增长的重要引擎。

无线充电产业链包含方案设计、电源芯片、磁性材料、传输线圈、模组制造环节,软磁材料是无线充电发射和接收两端与线圈相贴合的磁性片状辅材,通常被称为"导磁片"或"隔磁片",顾名思义,具备导磁降阻、隔磁屏蔽功能,同时还能够防止发热。

?发射端(Tx):软磁片贴合于线圈下方,要求软磁片具有优异的导磁性能,以加大线圈的磁通量,降低线圈损耗,使得磁感线更加集中于以软磁片为中心的区域,增加电磁感应强度,提高电磁转换率。

?接收端(Rx):在线圈背面(线圈与手机外壳之间)贴上软磁片,可以隔离其他金属物体与电磁信号的接触,避免涡流效应的产生(会削弱原来方向的磁通),防止电磁信号的衰减,使感应磁场的磁通量聚拢集中,增强磁感应强度,减少发热,提高无线充电器的转换效率。

?隔磁屏蔽:软磁片具有高的磁导率低的损耗,其存在能够为磁通量提供一条低阻抗通路,可以有效降低向外散发的磁力线,进而大大减少能够影响周围金属物体的磁力线数量,防止产生涡流和信号干扰。

?导磁降阻:通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线圈上分别贴合软磁片,可以使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磁力线更多地收拢集中,加大线圈的磁通量,增加电磁感应强度,提高耦合系数,提升磁电转换效率,使用更少的匝数来实现更高电感的线圈,降低线圈电阻(一般匝数越多,电阻越高),减少发热带来的效率降低,从而实现转换效率的提高。


手机无线充电用软磁材料需求有望持续快速增长

智能手机出货量恢复增长+无线充电渗透率提升,手机无线充电用软磁材料需求有望持续快速增长。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统计,Qi认证设备和充电器2018年全球出货量超过3.66亿台,同比增长77%,其中,Qi认证手机出货量预计2018年超过2.7亿部,同比增长了68.64%。

无线充电在可穿戴设备的应用也有望迎来快速扩张

可穿戴设备市场自问世以来需求保持持续增长,2018年全球出货量1.722亿部,同比增长27.5%,特别的,随着部分品牌开始在手机上移除耳机插孔和可穿戴耳机价格的逐渐亲民化,今年可穿戴耳机这一细分领域需求迎来井喷,第三季度可穿戴耳机出货量达到4070万部,同比增长242.4%,推动三季度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创下单季度新高,同比增长94.6%。2019Q3可穿戴耳机在可穿戴设备中的份额大幅提升至48.1%的水平,而2018Q3份额仅27.4%。根据IDC预测,2019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预计达3.052亿台,同比增长70%以上,其中耳戴式设备预计达1.394亿台。随着越来越多的手机开启无孔化时代,可穿戴耳机需求有望保持高增长,且TWS热潮有望带动无线充电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无线充电用软磁材料在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需求有望迎来高增长。

以上还仅仅是接收端的规模,预计发射端(餐厅、咖啡厅、车载无线充电、智能家居等)也将以星火之势快速铺展。我们预计2019-2023年消费电子用无线充电软磁片需求CAGR达到30%以上,2023年需求超26亿片。根据WPC预测,2018年接收端和发射端规模预计分别为5.5亿和2亿只,到2020年预计分别增长至10亿只和4亿只,到2025年预计较2020年再实现翻倍。

无线充电的应用有望完美解决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问题

新能源汽车长期发展趋势明确,无线充电的应用有望完美解决续航里程问题,与电动汽车需求增长形成正反馈。预计到2025年电动汽车用无线充电软磁需求有望超过1000万片。根据中兴新能源总经理在今年1月份电动车百人会议上的发言,预计2017-2020年为无线充电在电动汽车应用的探索期,2020-2023年为渗透期,2023-2025年将进入推广期。伴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的高增长和无线充电渗透率的提升,我们测算到2025年,电动汽车用无线充电软磁片需求有望超过1000万片。

相关标的:横店东磁、天通股份、安洁科技、东尼电子、安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