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工作应知应会知识(一)
民族工作应知应会知识(一)
2023.04.15
1.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新时期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4.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
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
5.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其中,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
6.我国民族工作的基本方针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7.民族工作关系“三个大事”
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
8.我国三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9.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民族团结互助,坚决维护祖国统一。
10.民族工作“三个离不开”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1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12.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要正确把握好“四个关系”
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民族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13.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提出了“四个共同”的重要思想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14.民族地区好干部要做到“四个特别”
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
15.增强“三个意识”
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
16.“五个认同”的内涵
坚定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17.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18.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19.民族工作特点
长期性、重要性、复杂性、敏感性、国际性和普遍性。
20.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和纠纷的基本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法制的原则、坚持教育疏导原则。
21.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共召开了几次民族工作会议
共召开了5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分别于1992年、1999年、2005年、2014年、2021年。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哪年颁布和实施
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于同年10月1日起施行。
原标题:《民族工作应知应会知识(一)》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