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穆向民:张槎始于“强中心”,兴于“创新强核”

  

  “对张槎的发展印象,感受最深的是’战略坚守’的领导思维、’全域中心’的城市定位、创新强核的高端追求、高质量的发展成效。”结合本次深调研总结高质量发展的张槎印象,让中共佛山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穆向民印象深刻的首先是张槎街道领导班子“战略坚守”的接力精神。张槎的高质量发展,始于“强中心”,兴于“创新强核”,体现了多年来始终如一的战略坚守。

  

  创新强核:全方位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其次,是“全域中心”的城市定位。张槎拥有着更加充裕的发展空间、更加坚实的制造业基础和更加优质的生态环境。但同时也存在着“镇域内部东西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等短板。在观察与比较中发现,许多地方在吸引人才方面采取的措施,如提供人才房和人才补贴,效果并不理想,且可能给政府财政带来压力。因此,张槎地区的领导层采取了更为务实的思路,将产业发展作为吸引人才的根本,城市交通设施和地区优势作为现实力量,再通过优质服务为发展助力。这些,都有效丰富提升了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内涵和城市品质,为创新强核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三是创新强核的高端追求。作为拥有制造业产业优势的张槎,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一直保持在60%左右。在“坚持制造业当家”的背景下,张槎没有将自身的发展定位停留在“就制造抓制造”的传统模式,而是立足大湾区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前瞻,从科创都市、创新平台、战新产业、总部经济、现代金融、文旅融合等,全方位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新生态新场景。在此基础上,张槎进一步提出了在重返制造业主战场中打头阵、当先锋的口号,通过村级工业园区改造、工业上楼、城市配套等,着力破除工业不连片、产业不成带、配套不给力的发展瓶颈。在新这些新动能新优势的加持下,张槎展现出了全方位的产业创新力,形成了全域中心促成全域创新的高质量发展新形态。张槎的这一经验给我们在深刻理解“怎么才是制造业当家”“制造业当谁的家”和“制造业如何当好家”的问题以很重要的启示。

  四是高质量的发展成效。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质量集中体现在宏观层面的稳中求进、中观层面的结构优化与创新动力、微观层面的主体活力和要素集聚。张槎的高质量发展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成效。

  以创促转:催生数智转型示范工厂和总部经济

  “张槎是禅城的张槎,更是佛山的张槎、大湾区的张槎。”穆向民表示,面对张槎的高质量发展,除了欣喜,更有期待。一是新老互动的产业期待。张槎在创新化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成功创建了丝光棉针织服装产业和现代电源产业等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催生了一批数智转型的示范工厂和总部经济。与此同时进一步期待张槎充分发挥出以创促转、以老带新的更多经验和更多成功案例,逐步形成创新引领、企业自觉、要素赋能、环境支撑的系统性联动机制和转型模式。

  二是创新强核的引领期待。张槎作为佛山创新强核的中心优势已经形成,但作为“中部强核”的带动型经济作用尚未发挥出来,还处于自我发展的阶段,未能与其他产业区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在佛山产业发展新格局中,到底需要构建什么样的带动型经济?如何以中部强核带动其他区域的发展是一个新课题。这一前瞻性的实践探索,成为张槎发展的重要担当。

  三是创新协同的湾区期待。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的宏大视野,张槎将肩负两大发展期望: 一个是立足佛山发展需要,发挥张槎创新优势,面向对接广深港澳等核心城市,加大招产引智力度,集聚创新要素,引入更多优势创新平台项目和战新产业项目,为佛山制造业创新发展引入新的活水源头。另一个是瞄准国家战略,协同湾区其他城市,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探索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平台,以及高端国际创新合作项目,在大湾区创新协同新机制建设中贡献张槎力量,发挥佛山作用。

  总监制:戎明昌 刘江涛

  监制:刘岸然 谢江涛

  统筹:李平 何惠文 关婉灵

  编辑统筹:黄亚岚

  采写:南都记者 关婉灵 孙振凌 路漫漫 实习生 王晨曦、唐姗颖、郭子城、彭心瑞、刘倚嘉

  摄影:南都记者 郑俊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