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航空航天领域多年,南航教授带领团队跑出“航天速度”

  “大家都知道前几天SpaceX公司发射了‘星舰’,事实上我们近期也在研究火箭的着陆回收,航天器是非常复杂和昂贵的,如果能够把它回收,我想对航天以及对其他领域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谈起团队最近的科研进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聂宏如此说。

  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4月23日,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突出贡献者”聂宏,他深耕航空航天领域多年,带领团队为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等多项任务的圆满完成作出了南航贡献。

  助力探月工程,他是嫦娥四号任务突出贡献者

  “从我的博士论文开始,就是研究飞机起落架的收放和着陆。中国探月工程从立项之初,确定了“绕、落、回”三步走战略,其中‘落’和我的专业比较相近,我和团队就与航天相关部门接触,想在月球着陆方面尽我们所能为国家()作一份贡献。”对于聂宏来说,这是机遇更是挑战。

  2013年,聂宏牵头的空间结构与机构团队承担着陆缓冲机构柔性体建模和着陆冲击计算等任务,他们发明了多种月球及火星、小行星着陆缓冲机构,着陆缓冲系统相关研究成果成功应用,助力嫦娥三号着陆月球。嫦娥三号的成功经历也给了聂宏更足的信心,针对星表地形复杂导致的着陆缓冲性能与稳定性要求高等技术难题,团队不断优化研究成果,不仅确保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面成功着陆,更为嫦娥五号和火星探测器着陆缓冲装置的研制提供了系统的设计方法及试验验证手段支撑。

  月表地形复杂,空间环境复杂特殊,围绕航天器的着陆缓冲,团队做了大量工作,在着陆器机构与缓冲器研究上进行创新,包含重量、温度适应性等多个方面。“航天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大量的实验是很重要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很重要。”聂宏介绍。

  对于航天人来说,最紧张激动的时候,是发射。“这么大的系统,不能出丝毫问题,每个细节都很重要,最终的检验就是能不能飞上天。”结果也大大鼓励了团队,“嫦娥五号取样已经回来,我们感到特别荣幸,后来我们还相继开展了对接空间站的建设等大量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得到了国家的认可,聂宏被授予“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突出贡献者”荣誉,在他看来,这是对整个团队的肯定。

  培养更多专业人才,他的团队“卧虎藏龙”

  “22日团队内部还开展了一次组会汇报,围绕飞行器起降系统相关的科研课题进行了深入的分享讨论。聂老师一直很关注组会动态,希望大家可以通过组会实现学术碰撞、交流互鉴。”作为聂宏教授的学生,陈虎讲师毕业后留任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谈及恩师,他感触颇深,“无论是论文修改还是材料审阅,哪怕小到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聂老师都会一一纠正。聂老师总是告诫我,呈现给别人的内容一定要再三斟酌,这份认真与严谨是我们年轻老师要好好学习的。”

  从教多年,聂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目前,聂宏带领的“飞行器起降技术研究中心”团队有教师和博士、硕士生共计约160人,围绕飞行器起落装置进行相关研究。这是一个特别团结友爱的团体,大家一起技术攻关,每年1月,团队会总结工作完成进度,还会为大家颁发奖状和奖金。

  在聂宏看来,不管是学校还是团队,人才培养的方式都有着文化传承,“除了我之外,团队里年轻的老师会指导博士,博士会指导硕士生,这是一种传承。”

  团队成员们也在一个个项目中慢慢成长起来,“只要国家有需要,我们积极争取承担任务,我们研究生的培养与国家的重大型号项目结合,是非常好的经历。团队的博士生几乎都参与到了重要的项目中,甚至有学生参与了好几个项目,都很厉害,是‘国字号’选手。”

  95后史夏正是团队里年纪最小的博士生,从事大型飞行器着陆缓冲装置研究,他说,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学习导师的奉献和探索精神,继续在航空航天道路上努力拼搏,作出自己的努力。

  “航天速度”已经很快,现在越来越快

  目前,聂宏带领的团队在航天领域也一直在不断突破,应用于探测卫星的大口径天线机构,是一个关键技术难题,如何快速展开?如何平稳展开?这里面做了很多大量的研究。此外,与空间站在轨维修与延寿任务中的拆卸、搬运、移动等末端工作相关的末端效应器,也是团队正在研究的课题。

  在采访中,聂宏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围绕探月着陆器的短期研究,他们前后花了三四年时间。“航天速度”已经很快,现在越来越快。“国家对航天领域一直非常重视,希望国家航天工程能够取得越来越圆满的成功,也希望深空探测工程能进一步得到快速拓展。中国的火星探测已经开始了,相信后面还会有越来越多的空间探测,未来,在月球或火星构建无人科研站,助力我国空间探测,都是我们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