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下语文 16最苦与最乐 教案
16最苦与最乐
教学目标
1. 快速阅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合作探究,理解作者的观点,掌握论证的方法。
3. 自主增强责任意识,学会负责。
教学重难点
1.
2.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默读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黑板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又是最乐呢?
但是梁启超说贫、失意、老、死都不是最苦的。那他认为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探究和理解作者认为的“最苦与最乐”。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介绍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近代思想家、学者,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
2. 文体知识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者某个事件进行分析、评论,表明作者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 重要字词
揽(lǎn) 契约(qì)
如释重负:形容因解除了负担而像放下沉重的担子那样轻松。
海阔天空:指像大海那样广阔,如蓝天白云那样空旷。形容开阔,无拘无束。
悲天悯人:指对时世的艰辛和人民的困苦感到悲伤和怜悯。
4. 阅读课文,填写以下空格内容。
明确:最苦: (负[背负]责任)
最乐: (尽责任)
号召: (人生应勇于负责,不应逃避)
三、深入解读
1. 找到课文中的论点。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的小快乐。你若是要躲,便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2. 开篇一连串的设问,有什么意义?
明确:通过一连串的设问构成排比,提出“贫、失意、老、死”都不是最苦的,引出论点“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3. 赏析“该做的事……几千斤压重担压在肩头。”
明确:运用了比喻论证,将“该做的事没有做完”时的心态感受比作“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人责任未了时的痛苦。
4. 赏析句子“答应一个人……影子来缠着我。”
明确:运用了举例论证和排比,举出一连串生活中的未尽责任的事,使得读者了解未尽责任时的痛苦感。
5. 赏析“不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明确:运用对比论证,将不尽责任的苦和尽了责任的乐进行比较,证明了“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一论点。
6. 赏析“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不亦远乎?”
明确:运用了引用论证,用曾子的话加强了对论点的论证力度,使得论点更加有说服力度。
7.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谈论人的责任,告诉我们应该尽责任,不能逃避责任。
四、拓展延伸
你认为你的责任是什么?你从负责任中感受到了什么?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
六、课堂板书
最苦与最乐
最苦 最乐
负责任 尽责任
苦中作乐
直面责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