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性愈合比干性愈合好在哪里?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提高细胞活性

  十九世纪微生物学家Pasteur创立微生物致病学说,为避免伤口受到细菌感染,他使用干性敷料覆盖伤口,以保持伤口干燥,由此开创了干性愈合的先河。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创伤修复多在干性愈合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该疗法为创面提供开放高氧环境,以抑制创面厌氧菌生长,提高创面组织用氧,可以供细胞生长的各种生化反应所需。

  干性愈合理论盛行之下,“伤口不能沾水”、“伤口晾着容易结痂好的更快”等传言铺天盖地传开…

  “结痂等于伤口愈合”是真的吗?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Fonder 等报告指出【结痂就是伤口愈合】一直是创面处理中的一个误区。

  

  通常来说,对于一些没有炎症、损伤较轻的伤口 ,创面处由于生理反应会结痂。这种结痂会在创面建立起一层屏障,有效阻止细菌、异物对伤口的侵袭。当创面完全愈合时,结痂会自然脱落,展露出新生皮肤。

  对于已经发炎或溃疡的伤口来说,若表面形成了又厚又硬的黑痂,看似是创面愈合,实则痂皮下方存在明显的组织缺损或者空洞空腔。脓液以及坏死细胞被“封闭”在痂皮之下,内部滋生大量细菌,导致持续向周围感染,致使深肌肉组织感染坏死。这样的结痂不仅没能促进创面愈合,反而会拉长创面愈合的战线,造成严重后果。

  

  由此可见,结痂与创面愈合并不能划等号,如发现伤口处结有黑痂,周围出现红肿、疼痛、发热或明显的脓液排出,并且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这可能意味着伤口或破损的皮肤区域已感染,此时应尽快去医院接受治疗。

  此外,干性愈合使用的传统纱布敷料虽有保护创面,吸收渗液,操作简单和价格便宜等优点,但它提供的愈合环境差,无法保持创面的温度和湿度,并且需要频繁更换敷料导致伤口愈合速度缓慢,并不是促进创面愈合的“最优解”。

  ·干性愈合的缺陷·

  纱布敷料带走新的肉芽组织导致生物活性物质丢失,愈合速度缓慢;

  伤口局部易脱水结痂,不利于上皮细胞移行,且结痂会造成伤口疼痛;

  创面与外界无阻隔性屏障,细菌易入侵,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多;

  敷料与伤口新生肉芽组织(创面)相连,换药造成再次损伤;

  频繁更换敷料,使创面局部温度下降,细胞分裂增殖速度减慢;

  易遗留碎屑。

  1962年,英国的乔治·温特博士通过猪体组织研究发现聚乙烯薄膜覆盖伤口使其愈合较快,上皮的形成速率是暴露伤口的2倍。随后提出了伤口湿性愈合学说;1963年何曼和迈巴赫通过人体实验证实了湿性愈合的科学性。

  

  湿性愈合作为伤口愈合护理的全新理念,它的出现完美填补了干性愈合的缺点。通过形成低氧环境使伤口基底保持湿润状态,进而促进毛细血管的生长和再生,为肉芽生长提供环境基础,避免了伤口脱水和结痂等情况发生,加速创面自我清创和愈合。

  湿性愈合到底好在哪里?

  1、有利于坏死组织和纤维蛋白溶解

  湿性环境下,坏死组织被水合而释放出组织细胞自身的纤维蛋白溶酶以及其他蛋白溶解酶,这些蛋白溶解酶可以水解坏死组织,有利于吸收而达到清创效果。另外,蛋白降解产物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也是免疫细胞的趋化因子,能吸引免疫细胞向伤口移动,加速清创过程。

  2、调节氧张力和血管生成

  由于湿性环境常常是在闭合性敷料下面形成,而在这种闭合性敷料下面,伤口局部的微环境常形成低氧张力。研究证明:相对低氧环境下,成纤维细胞生长速度最快,并刺激巨噬细胞释放多种生长因子,使血管形成加速,从而加速肉芽组织的形成,使伤口愈合时间缩短。

  3、有利于细胞增殖分化和移

  细胞增殖分化以及酶活性的发挥都需要水作为介质,因此湿润的环境下能保持细胞核酶的活性,这些将有助于伤口的愈合。同时,细胞在湿润的环境下更能快速移行。

  

  4、保留渗出液内的活性物质并促进活性物质的释放

  伤口渗出液里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这些生长因子对伤口愈合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不仅能刺激成纤维细胞增长,而且也是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化学趋化剂。

  5、减少感染的风险

  湿性环境是在闭合性敷料下建立起来的。由于闭合性敷料所固有的特点,其对外界环境的微生物具有阻隔作用。临床应用表明,在这种状况下,伤口感染率只有2.6%,相对于传统的干性愈合方法,其感染机会大为减少。

  6、减少瘢痕组织形成

  由于保持了伤口湿润,避免了伤口渗液的过度蒸发而形成干痂,因此在更换敷料时不会产生再次性机械性损伤,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同时,湿润的环境不会使伤口的神经末梢会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而感到疼痛,因此会使患者的痛觉降低,从而间接地促进伤口愈合。

  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加速创面愈合,预防瘢痕形成

  创面的愈合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是由多种细胞分裂增殖、分化、迁移凋亡,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多种生长因子、蛋白及蛋白激酶相互作用共同参与的过程。因上皮破损和皮肤萎缩等症状都伴随着胶原蛋白的大量流失,故修复皮肤的主要途径就是大量补充胶原蛋白。

  

  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作为新型的生物医用材料,具有跟人体自身氨基酸序列100%相同、结构正确、生物活性高、安全性高等其他类型胶原蛋白不具备的优势,是修复创面的理想材料。

  在湿性愈合理论的指导下,外源性补充重组人源化Ⅲ型胶原蛋白,可通过其强大的黏附性,有效连接因创伤造成的皮肤断裂的胶原纤维,从而提高细胞活性,促进创面整体的细胞再生能力,加速创面愈合;同时能促进患者自身胶原成纤维干细胞的分泌,从而填补细胞间质的空隙,增强细胞间的支撑结构,淡化和填补瘢痕。

  目前湿性愈合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伤口,如手术切口、烧伤、感染性伤口、压力性损伤伤口等。尽管如此,由于干性愈合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湿性愈合理念还未被人们普遍接受。

  希望通过此篇文章让更多人能正确了解湿性愈合的作用机制,更新创面愈合理念,以便将湿性愈合积极地应用于各类创面治疗中,促进伤口创面愈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