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淮南市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县六区分别与沪苏浙有关县市等签订友好城区协议,合作领域持续拓展,合作成果更加丰硕——

  做大“朋友圈” 激发新动能

  4月25日至26日,上海市闵行区相关负责人率区投资促进中心、区经济委员会及意向企业负责人组成代表团来淮南市考察,深化闵淮结对合作,与淮南市联动推进润阳光伏、五矿储能、新富新材料、紫燕百味鸡等行业头部企业的招商洽谈,开展“总部+基地”“研发+基地”等模式共同招商。

  随着《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的实施,淮南市落实政策红利,对照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重点工作清单,与长三角区域城市共筑协同互补的产业体系,共享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共塑常态长效的工作机制,区域协同发展驶入“快车道”。

  全面合作,融入越来越深

  淮南与上海历史相关、人缘相亲,自古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上海市简称“申”,就源自战国时期春申君的封号。如今,长三角每用4吨煤就有1吨来自淮南、上海每用6度电就有1度来自淮南。

  2020年10月,淮南市政府与上海市闵行区政府建立友好市区,对照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重点工作清单,在产业联动发展、园区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合作、教育卫生合作、绿色农产品合作、人才交流培训、党建交流合作等七大领域,开展多领域、多层次战略合作。

  2022年12月,淮南市投促局在闵行区设立招商驻点组,与闵行区投资促进中心共同落实战略合作协议的各项内容。闵行区在全区经济干部大培训中,专门为淮南市预留了30个名额,深度合作,共同发展。

  “闵行区投资促进中心邀请淮南市参加闵行区投资月月签、产业投融资交流会、招商推介会等活动。”淮南市投促局副局长盛筠告诉记者,每个季度,双方共同开展一次招商推介活动,通过“总部+基地”“研发+基地”等模式开展共同招商,促成德力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年产10万辆新能源商用车项目、合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落户淮南高新区。

  2023年3月22日,“双城合璧 共创未来”2023上海北京投资合作推介会在北京召开,闵行区投资促进中心邀请淮南市投促局联合招商。也就是在这次招商中,实现了淮南市与天壕集团的全面合作。

  4月14日至16日,淮南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开展招商考察活动,先后走访复星国际有限公司、上海和辉光电、远景科技集团、上海市安徽淮南商会,对接洽谈合作,诚邀客商来淮参观考察、投资兴业,为淮南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蓄力赋能。

  随着淮南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朋友圈”不断扩大,淮南市两县六区分别与沪苏浙地区有关县市等签订友好城区协议,合作领域持续拓展,合作成果更加丰硕。

  深化共建,互动越来越密

  当淮南麻黄鸡、淮南牛肉汤、八公山豆腐走进上海市闵行区,立即受到了当地市民的欢迎。

  2023年1月,淮南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在上海市闵行区正式揭牌,展销中心负责人范淑丽告诉记者,展销中心一季度销售额238万元。

  近年来,上海市闵行区与淮南市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紧密携手、协同发力。淮南市多次与闵行区对接推进结对合作帮扶具体事宜,印发《上海市闵行区与安徽省淮南市结对合作帮扶行动方案》,编制《2023年结对合作帮扶重点事项清单》,互促共融、协同发展的格局逐步构建。

  从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菜篮子”,到共建交通体系、干部跟班学习,淮南市不断加快融入长三角地区的步伐。

  在淮南市寿县刘岗镇,S16合周高速建设现场一片忙碌景象。随着6大航运码头、8条国省干道改造升级、合肥S1号线寿县段建设加快推进,淮南区域交通能级将进一步提升,联通东西、贯穿南北的整体区位优势将充分彰显。

  淮南市人社部门深入对标学习沪苏浙制度创新经验,落实长三角职称互认,与海宁、台州、绍兴、无锡等市人社部门建立返岗复工服务和劳务合作对接;与宁波市、温州市人社局建立了劳务合作机制,建立跨省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协查工作机制。

  “最大的体会就是闵行区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在为民办事、为企服务方面的超前理念,他们都是在‘跑’着做工作、‘争’着促发展。”从闵行区跟班学习归来的淮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空间规划科负责人黄伟明说。

  目前,淮南市已从市直机关单位、县区(园区)选派36名年轻干部赴闵行区跟班学习,在思想观念上与长三角同频共振。

  4月10日,上海市闵行区文化和旅游局主要负责同志率队来到淮南,实地考察了八公山地质公园、寿县古城墙、毛集实验区焦岗湖景区,全面了解淮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并举行淮南、闵行文旅座谈会,进一步深化两地文旅合作,合力推动闵淮高质量发展。

  承接转移,经济越来越活

  “怡佰丽环保新材料研发生产项目、上海人良年产10万吨聚葡萄糖项目等先后开工,进展顺利。”4月23日,淮南市毛集实验区工委书记胡林娜告诉记者,与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签订结对合作帮扶协议以来,两地在产业发展、园区共建等方面合作不断推进。

  承接产业转移,推进项目落地。淮南市实行市级领导“挂帅”、市直单位捆绑、统分结合的全员招商制度。在沪苏浙地区设立33个驻点招商组,全力开展招商引资。

  在闵行·淮南科创产业园,上海英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20亿元的英众智能电子终端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预计今年5月底建成投用。

  2023年2月,在第二届淮南转型发展大会上,莘庄工业区与淮南高新区签订《闵行·淮南科创产业园合作共建协议》。依托产业园,淮南高新区深入对接上海联合投资、上海靖和实业有限公司等47家企业,目前已落地开工项目8个,总投资102.5亿元。

  位于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的安徽中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映入记者眼帘的是繁忙的生产线,汽车雨刮器、弹簧、天窗卷帘等产品直接向上汽大众、一汽、广汽等汽车厂家供货。

  “选择新桥产业园,除了独特的区位优势,更是看中这里优越的营商环境。”企业负责人杨军告诉记者。

  为优化营商环境,淮南市加快推进“标准地”改革,制定了《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开展“优环境、稳经济”等活动,该市“为企服务”平台解决各类问题1.6万件,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43亿元,“最多跑一次”事项时限压缩89.3%、居全省第一方阵。

  从建立互访会商、协调联络机制,到举办“链”上要素对接活动,淮南经开区已与上海莘庄工业区、杭州萧山经开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闵行区华漕镇达成了结对合作帮扶暨战略合作意向,持续扩大“链”上朋友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学研用转化等深度融合。

  3月21日,上海市莘庄工业区代表团来到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考察,莘庄工业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唐为群说:“莘庄工业区将发挥闵行区技术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地、高端制造集聚地的优势,鼓励、引导、支持转移外迁项目到淮南经开区落户,共同探索园区合作新路子。”

  在交流中增进了解,在互动中加强合作。淮南市与长三角友好城市在项目共招、创新共建、开放共赢、人才共享等多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对标沪苏浙城市先进做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确保每年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淮南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讲好长三角一体化“淮南故事”。(记者 柏 松)

  名师交流促提升

  4月14日,淮南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市闵行区学习考察,淮南一中、淮南二中分别与上海闵行中学、七宝中学签订了结对合作帮扶协议,4所学校将通过远程培训、专家讲学、学术研讨、联合教研、教师互访等方式进行交流探讨,加强优势互补,实现精准帮扶。

  近年来,淮南市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主动对接长三角城市,推进达成教育交流合作事项,多渠道搭建合作平台,多层次推进异地培训,多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快推进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

  2022年2月,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与淮南市教师进修学校签订了教师培训合作框架协议;2022年11月,淮南市教体局组团前往上海市,与闵行区教育局就结对共建进行交流探讨……从探索到破冰,从融入到互动,淮南市与上海市闵行区不断推进教育合作。

  “闵行中学的智慧校园建设让我们深受启发。”在闵行教育学院跟岗学习后,淮南市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郑文年说。

  2022年11月14日,淮南市“十四五”第二期中小学校长培训提高班在闵行教育学院进行,该市50名中小学校长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培训。

  淮南市教体局师资科科长陈明告诉记者,这是在全省率先到沪苏浙结对合作城市开展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

  从“国培计划”寿县卓越教师培养项目走进江苏盐城、长三角中小学名校长联合培训,到长三角地区骨干教师交流研修,淮南市不断遴选管理团队和师资队伍,挂职锻炼,跟岗学习。

  2022年11月17日,淮南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张颖名师工作室成员与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同仁相聚“云端”,开启了第二届“行走课堂 实践育人”思政课主题线上教研论坛活动。这也是淮南市教体局从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引入的第一个线上学习活动。闵行区教育专家们的独特见解,为工作室成员带来了新的灵感。

  淮南市教体局局长杨慎红告诉记者,该市积极利用长三角优质教育培训资源,邀请名校名师授课交流。同时组织教师赴长三角教育先进地区进行培训,不断改进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记者 柏 松)

  跟班学习补短板

  “虽然闵行区的GDP在上海16个区中排名第二,但该区没有‘前列’的优越感,眼里始终盯着自己的短板。”

  “闵行干部的忧患意识、比拼精神让我们很震撼。”

  近日,淮南市第三批赴闵行跟班学习的学员回顾“求学”经历时,透露自己的心声。

  2022年10月18日,淮南市第三批选派的14名同志奔赴上海闵行区,在新的岗位上开展为期半年的跟班学习。

  记者翻开他们的笔记本,分析对比随处可见,大量的鲜活素材、典型故事,既有宏观思维和开阔视野,也有打动人心的微观视角和生动细节。

  据淮南市潘集区政协主席董善积介绍,他跟班学习的莘庄工业区,在上海市108个开发区和产业区块中,综合发展指数连续2年位列第三。

  “在今年1月3日莘庄工业区2023年工作务虚会上的一份园区比学赶超分析报告里,每个部门都提出了各自比学赶超的具体对象定性加定量的具体指标。闵行干部昂扬向上、勇当先锋的精神状态令人振奋、值得学习。”董善积告诉记者。

  跟班学习的14位干部纷纷表示,要学习闵行干部的闯劲,补上自身思想解放不够、创新精神不强、争先意识不优的短板。

  在莘庄镇投资促进中心,点击投资促进资源管理系统,大屏幕上即刻显示重点楼宇等四大产业的数据信息,专管员随即对单位面积产出等效益指标进行动态评价。

  “这样的‘斤斤计较’,折射出闵行区坚持‘以亩产论英雄、以效益论英雄、以能耗论英雄、以环境论英雄’的产业发展‘英雄观’。”淮南经开区管委会四级调研员赵明洲说。

  在闵行跟班学习的学员们表示,闵行区以“负责思维、事要解决”为首位的唯效服务值得学习。

  进园区、赴机关、入社区,访企业、看项目、开座谈……淮南市跟班学习干部们体悟开放真谛、汲取创新力量、感受包容魅力,也更加坚定了学精髓、悟真经、干实处的决心。(记者 柏 松 通讯员 张 静)

  借梯登高 加速转型

  今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已进入第五年。此前,国家发改委出台的《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让包括淮南市在内的皖北城市与沪苏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淮南市与上海市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上海市的简称“申”,正是源自于战国时期上海为楚国春申君的封地,而当时楚国都城就设在淮南寿县,淮南也是春申君的封地及墓冢所在地。目前,淮南在沪创业务工人员40多万名,沪苏浙地区每用4吨煤就有1吨来自淮南,上海每用6度电就有1度来自淮南。

  针对淮南市与上海市闵行区的结对合作,淮南市要抢抓战略机遇,借梯登高,在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不断取得突破。

  闵淮两地产业门类齐备、科教优势明显,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潜力巨大、空间广阔。淮南市要向先发城市学习改革、问计创新、探求转型、谋划合作,在对标学习中体悟开放真谛、汲取创新力量、拓宽合作领域,共筑协同互补的产业体系,破解煤电独大的发展桎梏,寻求转型发展的绿色通道。同时,要变“发展差距”为“发展空间”,共塑常态长效的工作机制,共享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努力把闵行的优势与淮南的特色相结合,共担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柏 松)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