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偷学300问 | Day4 民族共同语和方言之间的关系是?

  原标题:百日偷学300问 | Day4 民族共同语和方言之间的关系是?

  民族共同语和方言之间的关系?

  一、现代汉语方言的定义及形成原因

  1.定义:现代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地域,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2.形成原因:形成汉语方言的因素有很多,有属于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长期的小农经济、社会的分裂割据、人口的迁徙、山川的阻隔等;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因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语言之间的接触等。

  二、我国七大方言区

  1.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

  ■ 华北——东北方言

  ■ 西北方言

  ■ 西南方言

  ■ 江淮方言

  2.吴方言(不包括镇江):以苏州话(典型)为代表或以上海话(影响上)为代表。

  3.湘方言(西北角除外):以长沙话为代表。湘方言内部存在新湘语和老湘语的区别,新湘语以长沙话为代表,老湘语以双峰话为代表(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

  5.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6.闽方言:分为闽东方言(福州话),闽南方言(厦门话),闽北方言(建瓯),闽中方言(永安话),莆仙方言(莆田话)。

  7.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

  十区说除上述之外增添:“晋语”区、“平话”区、“徽语”区。

  三、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

  1.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而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2.两者在使用范围上不同,共同语的使用范围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方言的使用范围是“局部地区的人们”,共同语的使用范围大于方言。

  3.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对地方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促使方言向它靠近,对方言起着规范化和制约作用;方言中的语言成分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也会被吸纳进共同语,帮助共同语丰富和发展自己,如“名堂、把戏”等就是从方言中吸收进共同语的。

  01

  【参考答案】北方方言

  【解析】考查北方方言划分。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分别是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和江淮方言,其中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因此徐州话属于北方方言。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上册P4。

  02

  【参考答案】北方方言

  【解析】考查七大方言使用人口。由多到少依次为: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上册P4。

  03

  【21上师大选择】汉语北方方言区可以分为()个次方言区。

  A.3

  B.5

  C.4

  D.6

  【参考答案】C

  【解析】考查汉语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分别是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和江淮方言。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上册P4。

  04

  【参考答案】长沙话

  【解析】考查七大方言区的代表话。湘方言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西北角除外),以长沙话为代表。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上册P4。

  你知道对外汉语教学的大事史吗?

  一、开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时期(1950-1978)

  ■ 1950年,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清华大学成立的“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拉开了对外汉语教育的帷幕),该班于1952年暑期转到北京大学,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 第一位到国外教授中国语文的专家:朱德熙先生。

  ■ 1953年,本学科最早的一篇论文:周祖谟的《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

  ■ 1958年,第一套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出版。

  ■ 1960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

  ■ 1961年,分别设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学院的这两个外国留学生教学机构合并为“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办公室”。

  ■ 1962年,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等院校——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1964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1996年改名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大学。

  ■ 1965年,第一份专业刊物,《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

  ■ 钟梫在《十五年汉语教学总结》,特别提到了“精讲多练”和“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实践性原则。

  二、确立对外汉语教育学科(1978-至今)

  ■ 常设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汉办”),第一任办公室主任——吕必松,2020年,汉办改名为“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语合中心)。

  ■ 1987年,“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首任会长——朱德熙。

  ■ 1984年,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研究机构——“语言教学研究所”。

  ■ 1993年,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正式成为国家标准化考试,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性、影响最大的汉语水平测试,2021年,《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将学习者中文水平分为“三等九级”。

  (三)世界汉语教学

  《外语学习的标准:迎接21世纪》提出的第二语言教育的目标和学习标准——5个“C”:

  ■ Communication(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 Cultures(体认多元文化)

  ■ Connections(贯连其他学科)

  ■ Comparisons(通过比较了解语言文化的特性)

  ■ Communities(应用于国内和国外的多元社区)

  01

  【答案】正确

  【解析】考查对外汉语教科书。《汉语教科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科书,对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铺设了第一块基石。

  【出处】《引论》P39。

  02

  【答案】正确

  【解析】考查学科发展。1983年6月参加筹备成立“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的学者专家们正式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

  【出处】《引论》P47。

  03

  【答案】汉语水平考试

  【解析】考查学科发展现状。汉语水平考试(HSK)在1993年正式成为国家标准化考试、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性、影响最大的汉语水平测试。

  【出处】《引论》P52。

  04

  【答案】语言教学研究所

  【解析】考查学科发展历史。1984年6月成立了“语言教学研究所”,这是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研究机构。

  【出处】《引论》P49。

  中国文化有哪些内外特点?

  1.外在特点

  ■ 统一性:中国文化在发展中以远古时代的华夏文化(即后来的汉文化)为核心,同时吸收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形成了一个统一体。

  ■ 连续性:中国文化在历史上没有发生中断现象,是一环扣一环向前发展的。

  ■ 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有容乃大,吸纳各种不同的文化因子。

  ■ 多样性:中国文化在统一性里具有多样性,在整体性里具有差异性。

  2.内在特点

  (1)四种“特性说”:

  哲学特性说(冯友兰)

  中国文化具有以儒学为主导因素的哲学特性,儒学提供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凝结成中华民族特有的心理素质,塑造了中国传统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特殊性格。

  宗教特性说(任继愈)

  中国文化是儒、道、释三教合一,儒学以及后来的宋明理学在实质上都是宗教。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思潮构成了唐宋以后直到鸦片战争前后近千年的宗教史和思想史。

  美学特性说(李泽厚)

  中国文化的传统是社会政治哲学始终占主导地位,并且同兵、农、医、艺四大实用文化联系密切,它的哲学追求是美感和乐感,而不是苦感和罪感。

  伦理特性说(梁漱溟)

  中国文化以人伦关系为基本,讲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贤臣忠等,追求群体互助,同西方世界的“个人本位”和“自我中心”很不相同。

  (2)另一种理解:

  ①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依附于神学独断。中国虽然也有宗教,但并没有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相反,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宗法道德观念才是维系整个社会的根本纽带。

  ②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不像西方文化那样讲求分别与对抗,而是主张“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提倡在主导思想的规范下,不同派别、不同类型、不同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的相互渗透,兼容并包,多样统一。

  ③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不像西方文化那样追求冒险与刺激。中国古代一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社会,人们爱土、敬土、安土,把土地当作自己的生命与依靠。

  01

  【答案】错误

  【解析】考查文化的特点。中国文化的外在特点之一是具有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有容乃大,吸纳各种不同的文化因子。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不像西方文化那样讲求分别与对抗,而是主张“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提倡在主导思想的规范下,不同派别、不同类型、不同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的相互渗透,兼容并包,多样统一。

  【出处】《中国文化要略》P10-P12。

  02

  【答案】安土乐天

  【解析】考查课本原文。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不像西方文化那样追求冒险与刺激。

  【出处】《中国文化要略》P12。

  03

  【答案】中国文化的内在特点:

  大体说来,有冯友兰先生的“哲学特性说”、任继愈先生的“宗教特性说”、李泽厚先生的“美学特性说”、梁漱溟先生的“伦理特性说”。

  总的来说,中国文化的内在特征表现为:

  a.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依附于神学独断。中国虽然也有宗教,但并没有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相反,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宗法道德观念才是维系整个社会的根本纽带。

  b.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不像西方文化那样讲求分别与对抗,而是提倡在主导思想的规范下,不同派别、不同类型、不同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的相互渗透,兼容并包,多样统一,主张“和而不同”。

  c.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不像西方文化那样追求冒险与刺激。中国古代一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社会,人们爱土、敬土、安土,把土地当作自己的生命与依靠。

  【出处】《中国文化要略》P11-P12。

  04

  【答案】我国的民族节日,特别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大多与宗教无关。它的产生与演变,跟远古农业生产、祖先崇拜和原始禁忌有密切关系。中国的风俗打上了鲜明的农业文化色彩,节日本身就反映出农业社会的生活规律;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天文、历法对节日的产生有直接的影响;节日活动中的祭祖仪式和合家团圆之乐,表明节俗中保留着祖先崇拜的痕迹,体现了中国节日中的伦理特色;同时,中国的节俗追求平安吉祥、驱病灭灾,不少节日活动是为了避凶就吉,这可以看出节日与古人禁忌的某些关系。至于在节日活动内容中融入的文人事迹及其彰显出的雅兴,体现了中国节日重“人”,它所重视的是“人与人”“人与事”(如农事)的关系。

  我国的传统节日体现出的中国文化的特点有:

  ①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中国节日重“人”,它所体现的是“人与人”“人与事”(如农事)的关系;

  ②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

  ③中国文化富于安士乐天的情趣。

  中国古代一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社会,人们爱土、敬土、安土,把土地当作自己的生命与依靠。由安土乐天的心理而产生了一种浓厚的乡土情谊,凡是那些离乡背井的人,一个个都要思乡、怀旧、寻根、问祖。

  【出处】《中国文化要略》P11-P12;P423。

  05

  【答案】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了很多中国文化要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包含中国文化元素的电影。《功夫熊猫》系列影片,从阿宝对武术的痴迷到入师门学习功夫,从守护师门到维护江湖太平,从保家卫国到维护世界和平,逐步表现了阿宝的侠客精神,也为观众完整构建了中国武术的精神世界。该系列影片在传播过程中,处处呈现中国元素与类型风格。如地域风景:影片的外景拍摄主要在张家界、青城山和平遥古城等地,其风景带有浓郁的中国地域特征,其自然风景也美不胜收。

  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