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高考」贵州省2023年高考评卷学科大组长点评高考试卷丨语文

  管新福

  6月14日,贵州省招生考试院组织召开2023年高考评卷通报会。会上,高考语文评卷组大组长管新福结合评卷情况,对试题进行分析——

  2023年贵州省高考语文试题延用全国甲卷,试题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考试内容改革,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服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鼓励考生在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厚植情怀、锤炼品德、砥砺心志,引导考生勇于创新、勇于思考、勇于实践,在新时代扬帆起航,笃志前行。

  一、着眼全局、立足大局,在语文情境中培根铸魂

  1.凝心聚力,高擎思想大旗。试题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考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体悟真理力量,掌握思想方法。

  2.增强自信,厚植家国情怀。试题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强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如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的节选,论证了中国考古学取得的巨大成就,列举的诸多考古发现,有助于考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3.育人育心,弘扬劳动精神。试题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精心选择体现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理念的素材,引导考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尊重普通劳动者。如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巴金的散文《机械的诗》,文章阐发机械的诗性,以独特的视角塑造工人形象,礼赞劳动之美。

  二、应对变局、提升格局,在思维考查中启智增慧

  1.考查逻辑思维,提高思辨能力。试题从多方面对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考查。如写作材料给出“人·技术·时间”的话题,但未作过多限制,为考生预留思考空间。考生结合个人体验或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分析、归纳、反思相关现象,凝练成自己的观点,再寻找并使用恰当的证据支撑观点,上手写作。

  2.考查形象思维,提升审美素养。试题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精选文学作品,针对作品特点设问,让考生表达自己对文学形象的感受、理解、思考。如古代诗歌阅读材料选用宋代晁补之的《临江仙》,词作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引导考生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感受,品味诗词的语言之美。

  3.考查科学思维,激发探究热情。试题通过文质兼美的科普文章激发考生对科学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如实用类文本《树的秘密生命》,旨在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生动形象地介绍植物之间如何使用特定的“语言”沟通,带领考生深入森林、了解植物的秘密生命和树木的感知能力。

  三、平稳布局、开拓新局,在考教衔接中以考促教

  1.依据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实践。如语言文字运用试题语料摘编自张志公的《说工具》一文,通过介绍三位教师对成语“破釜沉舟”的不同教学方法,引入对语言作为思维和交流工具的思考。试题浓缩了阅读表达、探究梳理等典型的语文学习活动,引导考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

  2.衔接统编教材,推进课堂改革。试题系统增强了与统编教材的关联,引导一线教学用好统编教材,优化教学方式,重视新增内容,提高课堂质量。如文言文阅读第11题B选项将文中“何怨”与教材中李白《行路难》“今安在”的结构进行比较,不要求考生具备系统的文言文语法知识,只需要熟悉课文中同类句子即可。

  3.创新命题形式,减少机械刷题。试题使用了多种新题型,这一举措释放出明确的信号:提高分数要依靠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素养的提升,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收益将越来越小。

  4.尊重成长规律,鼓励个性发展。试题为考生提供展示个性、表达真情实感的空间,鼓励考生勇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勇于表达自我。如第21题要求从“卧薪尝胆、庖丁解牛、一鼓作气”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借鉴材料中第三位教师的讲解方法,拟出讲解要点,鼓励个性化答题。

  总之,2023年贵州高考语文试题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育人,为国选才,引导考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夯实知识基础,提高能力素养。试题注意能力考查的全面性、多样性,贴近时代、贴近学生,保持近几年试题结构的稳定性、科学性、灵活性;题目难易适中,考生答题整体向好。当然也有一些现象值得重视,如现代文阅读部分,不少考生基础不好,理解能力不强,对题意把握不准,日常阅读拓展不够,造成简单题的丢分;古诗文部分仍然是贵州考生的薄弱环节,基础还有待进一步夯实;部分考生书写习惯不好、字迹潦草凌乱、错别字现象仍然十分常见,希望广大学子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重视积累、夯实基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考出水平,考出理想成绩。

  实习生 徐蓓蓓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雨

  编辑 张凌

  二审 石云华

  三审 岳振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