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岗交流“激活”一方教育生态

  临近暑假,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新一届教师交流又将开始。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西陵区教师交流已走过8年时间。

  曾经,教师对“交流”并不理解。6年前,46岁的侯楚东得知自己将前往宜昌市东山中学交流的消息时,心底忽然蹦出一句李商隐的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那时的他心里五味杂陈。此前,身为宜昌市第二十五中学生化教研组组长,侯楚东被公认教学能力出众,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他原本想就在自己熟悉的学校“静待退休”。但因为宜昌市西陵区一纸教师交流的文件,侯楚东不得不在工作20多年后考虑走向另一所陌生的学校。

  几本书教了这么多年,我还能有什么突破?该“躺平”还是该继续奋斗?就这样,在陌生与困惑之间,侯楚东迎来了自己的新生活。

  如今6年过去了,让侯楚东庆幸的是,他不仅没有懈怠,反而感觉“激发了内心深处超越自己的渴望”。侯楚东用8个字来形容:向阳逐梦,别样精彩。

  在宜昌市西陵区,有许多“侯楚东们”往来于各中小学间,在跨校交流中重新释放激情,如同一缕缕活水,浸润一片欣欣向荣的地方教育生态园。

  “名校效应”在这里“失灵”

  推动教师跨校交流,是西陵区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名教师一直在一所学校任教,模式化的环境可能会对教师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在西陵区同样如此——骨干教师分布不均,部分教师安于现状等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真正落地。

  “将教师身份由‘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有利于盘活教师资源,实现区属中小学、幼儿园优质均衡发展。”西陵区教育局局长田俊生说。

  2015年至今,西陵区结合区域实际拟订了“三步走”计划,即第一个三年解决各校间教师年龄结构严重不均问题,第二个三年解决各校间骨干教师不均问题,第三个三年解决学校领导力引领问题。

  大规模教师交流以2018年8月“骨干教师交流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为标志。西陵区要求“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教达12年及以上、离法定退休年龄6年及以上且无交流经历的在编在岗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须参加交流,最终209名教师被纳入交流名单。

  如此大规模的教师交流,伴随的不只是期待,还有不少问题也随之而来。宜昌市第三中学校长徐秀芝记得,起初推行过程中,部分教师交流的意愿并不强。“有些教师嫌交流后离家太远,有些教师对长期工作的学校感情很深,不愿意出去”。

  如何打破僵局?下决心“狠心去推”的田俊生笑称“脑袋都要想破了”,几经研讨,教育部门最终决定在机制上进行调整。

  首先是“双向选择”。根据安排,参与交流的每位教师都可以填写6所学校的交流意向,同时学校校长根据学校学科紧缺情况和申报教师个人情况,自主选择教师。双方互选,尊重意愿,实现了“老师挑选学校、学校挑选老师”的良性互动。

  其次是“评价激励”。西陵区将教师交流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评优评先挂钩;将教师交流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学校年度考核重要指标。

  在“双重利好”的刺激下,2020年8月,第二个三年交流计划顺利完成,全区共有223名骨干教师参与交流,占应交流教师总人数的107%。

  “我在原来学校工作了15年,太过熟悉的教学和生活环境让自己在专业成长上很难有新的突破,我需要有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从宜昌市第十六中学交流到宜昌市西陵区唐家湾中小学的骨干教师曾红霞表示,唐家湾中小学是一所西陵区重点打造的九年一贯制学校,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办学的目标对她来说有很大诱惑力。

  几年来,教师交流的成效逐渐显现。经过3年时间交流,明珠小学骨干教师占比由9%增为20%,绿萝路小学骨干教师占比由4.8%增为20.6%,如今各校骨干教师比例基本趋于均衡,差距明显缩小。2021年以来,西陵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及校级干部交流196人(校级干部59人)。

  “大规模骨干教师交流让‘名校效应’逐步淡化,生源也不再往少数学校聚集。师资均衡搭配,学生随机分班,消除‘快班’‘重点班’,教学质量得到有力保障,‘择班’的风气也得到有效遏制。”?西陵区第十六中学副书记秦启明说。

  “何必东奔西走,名师就在家门口。”如今,许多西陵家长不再为择校而焦虑,“择校热”这一社会顽症在西陵区得到有效缓解。

  也正是得益于教师交流等政策,西陵区成为全国区域教育优质均衡的“优等生”。2020年11月,西陵区率先通过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级评估;2022年,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旗)名单,湖北省4地入选,西陵区便是其中之一。

  走出“舒适区”,走进“发展区”

  大规模的教师交流,这些教师能适应新环境吗?交流教师的到来是否会真正带来教育新气象?这是教师交流前悬在部分西陵百姓心头的疑问。

  从宜昌市西陵区红星路小学交流到明珠小学的美术教师贺晓静,刚到学校最初的困惑是“感觉学生差异太大”。她让学生上美术课时带来最常用的涂色工具,全班竟然只有不到10个人带了;课上出示泰姬陵图片,学生中竟然无一人认识。在深入了解后,她发现学生美术素养普遍不高。

  怎样激发孩子学习美术的兴趣?作为宜昌市美术学科带头人,贺晓静发现,明珠小学坐落在原宜昌彩陶厂旧址。这让她眼前一亮:何不以此为突破口?从此,她带领学生寻访宜昌彩陶非遗传承人、现场学习彩陶制作技艺,并与学生一起组织相关社团活动。

  在西陵区教育局和文化馆的支持下,陶艺教室、陶艺社团、宜昌彩陶传承基地、宜昌彩陶工作坊先后在明珠小学成立,贺晓静还牵头开发了《宜昌彩陶》校本课程。学校每周增设的宜昌彩陶工作坊体验课上,孩子们在“玩泥巴”中感受到了来自远古的宜昌彩陶之美。如今,“宜昌彩陶”美术特色课程已经成为西陵区教育的亮丽名片。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收获。同时,我个人的专业发展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在明珠我有幸成为高级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觉得来明珠小学来对了!”贺晓静说。

  从西陵区铁路坝小学交流到镇镜山小学的沈燕琼老师,随着对镇镜山小学了解的增多,慢慢喜欢上了这所学校,并在那里充分施展了自己的专长。

  在学校“青蓝工程”中,学校给沈燕琼安排了李露露和刘伶俐两名青年教师进行师徒结对。沈燕琼在带领她们搞好教学的同时,还和她们一起开展班主任工作研讨。几经历练,刘伶俐在区级优质课竞赛、基本功竞赛中取得全能一等奖。李露露代表宜昌市参加湖北省少先队辅导员大赛获得二等奖,两名教师都已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

  许多像曾红霞、贺晓静、侯楚东、沈燕琼一样的交流教师真正成了交流学校的重要引领者,并赢得了学校与社会的高度认可。

  “作为成熟的中层干部,她总是谋事在前,工作开展有条不紊,给学校年轻的管理干部做好了表率。”这是唐家湾中小学校长钱丹对曾红霞的评价。

  “骨干教师交流统筹考虑学校发展需求、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和志愿,注重促进学校教师队伍在学科、教学经验、年龄上的结构性更新,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让真正适合的教师交流到真正需要的学校,实现了教师成长、学校发展和学生实际获得的同步提升。”西陵区教育局副局长覃江红说。

  教师交流在不断“升级”

  推进教师交流,西陵区一直在不断实践中完善与提升。从2021年开始,西陵教育人就在思考:如何在骨干教师大交流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学校领导力引领问题。

  “激发学校的发展活力,科学调整校级班子也很重要。一些学校领导长期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存在经验固化、缺少创新的局面,学校管理缺乏活力,不利于学校长远发展。”不仅教师要交流,在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过程中,田俊生认为校领导同样需要“换一换位置”。

  为此,西陵区基于学校发展、校级干部个人发展的需要安排干部交流轮岗工作,要求同一单位同一岗位连续工作8年以上的校级干部原则上要进行交流,进而使校级干部交流轮岗后所在学校的领导班子成员在能力、专业、年龄、个性、性别等方面呈现最佳组合。2021年以来,全区共有59名校级干部进行了交流轮岗。

  宜昌市第二十五中学建校之初,首任校长覃江红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教授杨小微与全国知名语文学科专家余蕾现场为学校文化把脉,当了解到学校所处沙河地域,过去曾流传“三碗泉”的传说之后,确立了学校“清泉文化”的品牌,总结了“让学校成为正心之泉,修身之源”的办学宗旨,提炼校训为“清淳品性,清雅学识”。

  2019年7月,新任校长张幼君交流到任后,用半年时间领悟“清泉”文化内涵,在深入调研学校管理、教研、课程等特色与亮点的基础上,组织校园文化团队进一步梳理学校文化框架,于2020年春季推出以清廉党建、清正管理、清雅德育、清润课程、清沙教研、清慧保障六个维度架构的学校“清泉”文化体系,并在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了“清泉新生态校园”的建设愿景,实现了学校文化的“大升级”。目前,“清泉”已成为宜昌市二十五中办学的文化名片,吸引众多教育同行到访。

  “当履职一所新校时,不应强行去‘植入’文化,让学校文化为自己的办学理念服务,而是先了解其原有文化脉络,如果该文化符合校情,既有人文底蕴,又体现办学价值追求,我该做的应当是在传承中融入自己的办学思想,在发展中贴合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在体系建构中丰富延展文化内涵。”张幼君表示,即使自己在下一轮交流中离开宜昌市二十五中,后来者也会继续丰富“清泉文化”的内涵。

  校级干部的交流,带来不同管理思维的碰撞、不同管理经验的交流,让学校发展焕发生机、充满朝气。也正是在教师干部的交流中,“校校有名师”“一校一特色”真正成为西陵教育的独特魅力。

  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师交流,西陵区还在积极探索实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当前宜昌市第二十五中学教联体、宜昌市实验小学教联体、宜昌市第五中学教联体、宜昌市第十六中学教联体的集团化办学正在稳步推进,续写区域教育优质均衡的新篇章。

  “一花独放不是春”。近年来根据宜昌市教育局整体部署,西陵区将教师交流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开展为期三年的乡村教育振兴结对共建,以点带面推进基础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

  从西陵区教育局督导室交流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镇中心小学的专职督学聂敏在紧抓教学管理不松懈后欣喜地看到,“孩子们眼中的光亮,由最初的唯唯诺诺、不敢亲近老师,到课上回答问题的自信,课下与老师亲近并提出他们不懂的问题,好奇心得以激发”。

  从西陵区绿萝路小学交流到榔坪镇中心小学的语文教师韩芳,作为绿萝路小学的阅读中心主任,她把绿萝路小学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体系及做法带到榔坪镇中心小学。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榔坪镇中心小学的阅读氛围有了明显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明显高涨,到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借阅图书的学生越来越多。

  就在前不久,国家督学谢新松、湖北省教育厅督导办主任王力勤等一行6人来到西陵区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级评估“回头看”工作。专家组一致认为,“西陵区在促进教育公平的力度、提升教育高质量的力度、深化教育内涵的力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而在田俊生看来,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他期待着,“西陵区将在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的基础上,积极展现首善西陵担当与作为,凝心聚力下好优质均衡‘先手棋’,打造高质量优质均衡发展的‘西陵样本’”。

  《中国教师报》2023年06月28日第1版

  作者:本报记者 黄 浩 | 通讯员 崔孟华 黄君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