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牛皮癣”,给单车换上“新皮肤”|记者调查

  驾照销分、办理信用卡、同城交友......不知何时起,五颜六色的小卡片从电线杆、卷帘门等场地转移到共享单车的坐垫上、车篮里,甚至贴在共享单车的二维码上。不少网友戏称“找到一辆没被小广告污染的共享单车堪比中彩票”。面对这些无孔不入的“牛皮癣”小广告,共享单车企业是如何应对的?监管部门又采取了哪些监管措施?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市民吐槽

  找辆“干净”共享单车很难

    近年来,共享单车上的小广告随处可见,有的小广告直接贴在共享单车二维码部位,不仅干扰市民用车,甚至暗藏安全隐患。6月18日,有市民致电本报,希望监管部门、企业能彻底整治共享单车上的“牛皮癣”小广告。

    在成都市宽窄巷子附近工作的陈女士是共享单车的忠实用户,过去扫码骑车很随意,直到有一次使用手机扫码时,不小心扫到旁边的二维码,结果跳到其他不知名的界面,让她焦虑了很长的时间。陈女士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当时以为是共享单车平台推出的活动界面,加载完才知道是一个不知名的网站,退不出去。后来就非常担心,不知道自己的个人敏感信息是否泄漏了!”

  “我非常反感共享单车上的小广告,尤其是贴在坐垫上的!”住在成都市抚琴小区的谢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一件让他很尴尬的事,“去年夏天我去面试,因为赶时间,骑上一辆坐垫上贴了不干胶小广告的共享单车。结果到了目的地下车,发现坐垫上的不干胶已经成碎片状,自己的裤子上也粘了一些碎片,只得返回家去换裤子。你说气不气人?!”

  谢先生说,面对这些既“缺德”又可能涉嫌违法的小广告,希望有关部门能进行彻底整治。

  记者调查

  小广告清理成本高、难度大

    记者在成都市太升南路走访发现,尽管街边的共享单车摆放整齐,但一些“办章”广告在单车上显得格外刺目。一些共享单车虽然车身没有粘贴小广告,但仍留有小广告被清理后的黑褐色痕迹。除此之外,不少共享单车车筐处还有用黑色塑料扎带拴着的小广告。

  在美团共享单车一处停车点,记者发现,该品牌共享单车运维人员正在清理车身上的小广告。记者注意到,这名运维人员清理一辆共享单车的小广告用时最快1分钟、最慢要5分钟。据其介绍,他在清理时会根据车身小广告的类型来使用工具,对于粘贴类广告通常使用手撕或者小铲子铲除;对于印章类以及顽固胶水类,运维人员会用除胶剂喷一喷再铲掉;对于用塑料扎带捆绑的则需要用剪刀剪断再处理,一天一个人可以清理近百辆共享单车。

  “哈啰单车每天都会投入运维人员清理共享单车上的小广告,这是一项持续的、非常费时费力的工作。”哈啰品牌公关部冷雪告诉记者,“而且,广告上面残留的胶以及印刷广告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清理。如果车辆被喷涂严重,还需要将其回收至仓库等待进一步处理。”

  企业出招

  给共享单车穿上“新皮肤”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美团、哈啰等共享单车企业今年针对“牛皮癣”小广告推出了新招,纷纷给车辆穿上“新皮肤”。

    今年5月31日,成都哈啰单车已全线上线车身喷涂防粘涂层的“隐藏皮肤”。冷雪介绍说,这种材质具备防贴性和易擦拭性双重特性,使得小广告“牛皮癣”贴不稳、粘不牢。不仅提高了运维人员及仓库清理人员的车身小广告清理效率,也有效降低了清除成本,“在上线‘隐藏皮肤’后,车身粘贴情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

  “今年我们在共享单车上成功试用了金油涂层的特殊‘防护服’。”美团共享单车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该涂层采用特殊材料,有独特颗粒状触感,能够直接削弱不干胶的粘贴效果,进一步降低小广告粘贴率。

  据悉,当前共享单车企业在治理小广告的措施上除了将去除小广告作为日常工作,还持续开展宣讲教育活动,并把违法违规的广告内容交给相关部门处理以维护用户的权益。

  监管声音

  长效监管、小广告“随身清”

    据了解,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同市治理非法张贴书写广告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直在积极开展共享单车车身小广告清理整治工作,要求运营企业清除共享单车车身部位张贴、张挂、印盖等各类违法违规小广告,禁止投放携违法违规小广告的共享单车,并将其纳入考核管理。

  “共享单车以其借还便利、手续简单等优势,作为解决交通出行‘最后1公里’难题的重要一环,给市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小广告提供了新载体,给城市治理带来了新的难题和挑战。”成都市城管委市容广告处工作人员黄海强告诉记者,整治共享单车上的小广告,一方面需要强化共享单车企业的主体责任,要求企业自身避免在共享单车上投放小广告;另一方面,作为监管部门需要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各个区域城管部门在加强监督巡查的同时及时处理问题、上报情况。

  此外,成都市城管委还联合成都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自律联盟发出倡议,呼吁广大市民做市容市貌的守护者,监督、劝阻、举报在单车上张贴小广告的违法行为。积极参与车身小广告“随身清”,不在车筐内丢弃垃圾,停放到位后自觉将垃圾按照分类要求投放到临近的垃圾桶内,共同维护城市清洁有序的市容环境。

  何馥君 全媒体记者 王钰

  来源 | 消费质量报

  编辑 | 李星彤

  责编 |?张可

  审核 | 申涵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