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人的骨血与乡愁
绍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罗万象
民间文学、传统戏剧、
手工技艺、人文典故……
这些传说与技艺是绍兴人民
千百年来日常生活的缩影
蕴藏着越地人民对于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非遗源于生活、融入生活
是绍兴人的骨血与乡愁
那些绍兴非遗的种种
你又了解几分呢?
在地道的绍兴人眼里,饭可以不吃,但是黄酒一定要喝,作为水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发达的经济,为黄酒的酿造奠定了基础。2006年,绍兴黄酒酿制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酒的历史悠久,从春秋时的《吕氏春秋》记载起,历史文献中绍兴黄酒的芳名屡有出现。绍兴是有名的黄酒之乡,因得天独厚的绍兴鉴湖水造就了绍兴黄酒的风味绝伦。
《景德镇陶录》:“越窑,越州所烧,始于唐,即今浙江绍兴,隋唐曰越州,瓷色青,著美一时。”2011年,越窑青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越地,人们习惯聘请民间花雕艺人在陪嫁的器物上髹饰花纹,用以美化宣扬、烘托气氛。绍兴民间将这些为婚庆用品作装饰的民间花雕艺人称为“花雕师傅”也称“画花师傅”。绍兴花雕制作工艺是历代花雕艺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用料讲究,工序复杂、制作精良。2007年6月,“绍兴花雕制作工艺”入选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会稽砖砚以绍兴优质泥土为原料,有平底“风”字形、月池形、团样、月样、瓜样、琵琶样等多种形制。一块砖砚的诞生,需经过泥坯、选砖、画图、开堂、雕刻、打磨、细刻、上蜡等多道工序。2020年3月,被列入第七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排花带是一种织有花纹的带子。旧时江南女子除绣花、纳鞋底等女红外,还得学会织排花带。被称为“江南女红重要一门技艺” 。排花带是纺织技术的缩影,较好地将技艺水平和心智品行相结合,艺术欣赏与实用相结合。2020年3月,被列入第七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 | 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日铸茶是我国历史名茶之一。它产于柯桥区平水镇的日铸岭上,其中以御茶湾采出的日铸茶最为极品。茶嘉泰《会稽志》中记载,“日铸岭……产茶奇绝,故谓之日铸。”2020年3月,平水日铸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七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陆游在《安国院试茶》一诗中作了记述:“只应碧缶苍鹰爪,可压红囊白雪芽。”日铸茶的问世,使茶叶形质为之一变,获得了当时众多爱茶人士的高度赞誉,在我国茶业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天姥禅茶制作技艺,出自浙江新昌天姥山一带,早在东晋时期,这里栖居十八高僧、十八名士,高僧支遁,买山而隐,养马放鹤,谈玄研佛,并在新昌种茶、制茶、饮茶、论茶。文史界认为,支遁等佛界宗师开创的禅茶之风,深刻影响了后来的皎然、陆羽等茶道大家。2020年3月,天姥禅茶制作技艺入选第七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 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天姥禅茶的制法在唐代陆羽茶经中便有记载,天姥禅茶属蒸青绿茶,以采、蒸、晾、搓、揉、焙等古法技艺制作,可长期储存,越存越香。天姥禅茶在新昌天姥山一带世代沿袭并有序传承,三季可采、三季可产,多年可存。
除了制茶的传统技艺,绍兴还有与茶息息相关的传统民俗,比如吃讲茶、新昌茶祭等。在方言中,绍兴人习惯把“喝”说成“吃”,喝茶说成吃茶。而吃茶当中又有一道独特的“茶”,叫“吃讲茶”,2006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吃讲茶这一习俗,是旧时流行江南的社交风俗,被视为“民间法庭”,那个时候的老百姓深知“朝南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家庭、邻里因种种原因发生了纠葛,谁都不让步,双方当事人便邀请当地辈分高、有声望、办事公道的“老店王”和知情者到茶馆,边喝茶,边进行民间的评判。
景岳中医药文化起源于明末名医张景岳的学术理论体系,包含中医理论、临床经验和中药炮制技艺,流传于绍兴全境,并影响到全国乃至海外。2023年1月,入选第六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景岳临床经验以易学理论应用于中医学,对望诊、问诊和脉诊有独到见解,以古方八阵、新方八阵推进方药学的发展,用药精简、善用古方、长于温补,研究创立了很多新方。
张景岳画像及《景岳全书》(1830年版)
新昌张氏伤科,始创于清咸丰年间,是浙江骨伤科特色流派之一,主要传承服务于新昌及其周边嵊州、天台、上虞、奉化、磐安等县市,并辐射长三角区域,而且伴随交流、研讨、教学等活动影响至全国,在中医药界有一定影响力。2023年1月,入选第六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项目以桑树皮与杉树皮小夹板固定为特色,临床上采用手摸心会、精准诊断、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视病程长短,系列用药,内服外用,筋骨并重,功能锻炼,达到治愈骨伤的目的。传承脉络清晰,事业发展有序,在百余年的传承创新发展中,始终秉承造福患者、造福社会的博爱济世情怀,形成了疗效显著的特色正骨七法和25张经验方。
安昌腊肠制作技艺,主要流布于柯桥区安昌全镇及周边钱清、华舍、杨汛桥等镇街,伴随着文化传播和经营活动影响到周边以及全国各地。2023年1月,入选第六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马剑豆腐包源自清代,营养丰富,口味独特,老少皆宜,是马剑传统美食“八大碗”之一,也是马剑“过小年”民俗文化中必备的一道佳肴。其工艺主要为原料整理、浸泡、磨浆、过滤、煮浆、点浆、养花、入馅成坯、手工包裹成型、压榨、入锅调味等。2020年3月,被列入第七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次坞打面制作技艺在诸暨已有近千年的制作和食用历史,纯手工制作的面条,劲道而有弹性,配上各类时令配菜,菜面同烧,香飘味美,百吃不厌。又因其食用方便、营养丰富,既可以作为主食,亦可以作为点心,是诸暨百姓离不开的一道地方美食。2023年1月,入选第六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绍兴是一个地地道道、源远流长的戏曲之乡。细细的声响落在细柳清波的江南,于这片大地之上诞生了婉转动听的曲调。拥有越剧、绍剧、新昌调腔、诸暨西路乱弹、绍兴目连戏五大剧种;平湖调、词调、莲花落、摊簧、宣卷五大曲种。这些全部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可谓“十全十美”。
除了这“十全十美”,绍兴社戏也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0年前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社戏》使绍兴水乡社戏这一独特的文化风情深深镶刻在世界文化史之中,镶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里。2008年,水乡社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社戏是流行于绍兴地区的传统民间娱乐风俗,是旧时绍兴城乡春秋两季祭祀社神所演的戏,用以酬神祈福。先时,春社为祈求五谷丰登,秋社为庆贺一年丰收,后发展为以演戏酬神祈福,进而沿习为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绍兴演社戏风俗,早在南宋即已盛行,到清末仍风行一时。
? | 高洁
///
绍兴非遗,百花齐放
若你来到这座城市
愿你邂逅属于你的美好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