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国宝“金扣玛瑙碗”当年被发掘于一老农猪圈中!

  上世纪70年代,安徽省来安县相官公社一位村民在修建猪圈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只看上去年代很久远的小碗。

  考古人员得知消息,立即赶往现场,经过进一步清理,在猪圈周围发现了一座规模不大的古墓,考古界后来将其称之为胡母圩古墓。

  胡母圩古墓顶部为砖拱结构,墓室中有一口楠木棺,棺盖已经不见了踪影,里面也没有尸骨。

  专家根据墓砖推断,墓主所生活的年代为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年—1189年)。

  又从出土文物分析墓主为女性,出自于南宋的官宦或者富裕之家。

  不幸的是,此墓早已被盗,盗贼看上眼的宝物已经被劫掠一空。只剩下村民发现的这只小碗和一枚金钗。

  经鉴定,这枚小碗的材质为玛瑙,高5.9厘米,口径13.2厘米,底径7.5厘米,厚0.2厘米。

  整体为圆形敞口,碗沿镶嵌有一圈黄金装饰,叫“金扣”,类似于我们现在的“金镶玉”。

  碗的内壁光滑细腻,手感温润,橙黄色的主色调搭配局部暗红色的斑纹,专家称其为“金扣玛瑙碗”。

  南宋虽然偏安于秦岭淮河以南,但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属于前所未有的“盛世王朝”。

  南宋的官宦阶层和富裕之家,极为讲究生活质量。

  他们往往在瓷器和玉器的口沿上包镶金边,特别是碗、盘、奁等瓷器上的芒口,镶金施彩,甚为流行。这种包镶技术,堪称锦上添花,更增加了器物的富丽和华贵。

  “千种玛瑙万种玉”,“有钱难买金镶玉”,玛瑙因性脆,韧性差,不易制作成可供盛置用途的器物,所以工艺技术要求比较高。

  “金扣玛瑙碗”口沿处镶嵌的薄片金条饰整齐,接口牢固,显示出了高超的技艺,应是具有较高技艺的工匠和严格管理的专门作坊加工而成。

  1994年,“金扣玛瑙碗”被国家文物局文物专家鉴定组一致确定为国家“一级甲等文物”。

  如今,它作为镇馆之宝藏于安徽博物院,供全国民众欣赏、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