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囡”有“趣”处!“5+2+1”多线动力赋能暑托班

  对双职工家庭而言,孩子寒暑假看护是个大难题。炎炎夏日,为缓解家有“小囡”看护难问题,漕河泾街道爱心暑托班在7月3日正式回归开班。作为全市最早启动、最先创立的办班点,早在2007年,漕河泾街道就跨前一步、主动作为,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统筹资源,每年开设暑假、寒假托班,一直延续开办至今已形成可借鉴的模式化教学体系,受到辖区居民、企业职工和孩子们的欢迎。

  

  上午九点不到,暑托班的小学员们已经全员到齐。孩子们在志愿者的陪伴下,有的在安静地做作业,有的则在与小伙伴分享趣事,秩序井然。9点30分,爱心暑托班开班仪式在初心舞台举行。漕河泾街道、上海师范大学相关领导以及爱心暑托班的全体师生出席。

  现场,学员们收到了街道准备的爱心礼物。首次参加爱心暑托班的小班学员代表,上台表达了即将第一次加入暑托班大家庭的激动心情,并分享了他对暑托班生活的期待和憧憬。还有不少孩子已经连续几年参加街道的暑托班,在他们看来,能在暑假和小伙伴们一起到暑托班来,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今年漕河泾街道暑托班继续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班,让渡了最大空间,安排整个四层设置大班、小班两个班级,共招募了两期80名学生。漕河泾街道团工委书记王骅介绍,本次暑托班围绕历史人文、手工制作、传统文化、科普知识、益智游戏等方面设置了近60门课程,通过上师大人文学院自主设计与街道文化资源配送相结合,同时链接辖区内区域单位资源,包括第八人民医院、铁路法院等,引入专业力量提供寓教于乐、内涵丰富的各类课程,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力求达到课程育人、以文化人,让暑托班学员在多元的教学形式中感悟文化精妙。

  

  据了解,本次暑托班每个班级配备5名大学生志愿者、2名高中生志愿者,另外街道统筹选派两位青年群团干部分别入驻两个班级,形成“5+2+1”人员队伍模式,充分保障暑托班的志愿力量和内生动力。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的孙文龙今年是第一次来暑托班当志愿者,并担任班主任。第一次要“管理”四十多个小学员,孙文龙坦言有点累,但值得挑战。小学时期曾经作为爱心暑托班学员,如今,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学前教育的林妤晨怀揣着和高中时同样的热情又回到了漕河泾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带着更成熟、专业的技能和经验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这次在暑托班负责的是美术课程,包含了数字油画、挂蜡画等。小班的话可能就在美术基础上稍微简单一点,然后大班的话可以让他们进行自我创作。”

  

  当天,作为开班第一课,高级儿童礼仪讲师徐霞为小朋友们娓娓道来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形成的高尚道德准则、完整礼仪规范和优秀传统美德。在接下来为期6周的暑托班办学中,“5+2+1”多线动力赋能暑托班,为孩子们带来各种趣味课程的形式,在寓教于乐中为孩子们补充更多书本外的知识,让孩子们得到更多丰富有趣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