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手记丨我与司法相遇的十年

  法官手记

  李霞

  绵竹法院民庭庭长

  在作为基层法院法官的十年里

  她始终不忘为民初心

  在案件审理、司法服务中

  始终恪守为民办实事准则

  从个案审理过程的一件件小事中

  实践自己的为民情怀

  

  十年路漫漫,亦是新起点

  今天,让我们一起听听她的心里话

  参加最高人民法院贯彻学习两会精神,认真倾听张军院长的讲话,当张军院长讲到追求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时,如何做到使之在个案中实现,让我深深为之思考。

  无论时间的海浪如何翻滚

  初心如磐,不忘本

  作为一名基层法院的员额法官,我当法官已经10年时间了,从最初的助理审判员到入额后的员额法官,从最初在人民法庭经常审理一些家事纠纷案件,到现在几乎所有的民事案件都有涉及。这10年来,我的岗位也经历了人民法庭、民一庭、行政审判庭、立案庭、民事审判庭的变化,但不论如何变化,我想10年工作时间里服务人民群众的初心没有变,真正解决当事人纠纷的真心没有变,而且越来越多思考如何在岗位上更好地实质化解纠纷,让人民群众满意。

  

  我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这份成长经历让我更能切身体会到人民群众到法院来办事时的迫切心情,能理解我们不同的态度对于他们的感受会如此不同,这点我在立案庭时感受最为深刻。立案庭工作时,我曾在诉讼服务中心窗口负责立案登记工作,在当事人进入法院的第一时间面对当事人。从立案过程中我深刻发现,不论当事人诉讼地位如何,案件情况如何,就是希望站在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真正提出办法解决他们的问题,让他们在诉讼服务中感受真正的温暖,感受到司法的温度,我想这也是张军院长所说的社会效果中的一部分,我们办案不仅仅是简单地就案办案,我们同时要考虑到当事人在此中的感受,尊重他们,让他们在整个诉讼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换位思考,共情当事人所思所感

  把每一件小事办成实事

  回想这十年的成长经历,很多感动的瞬间浮上心头。印象很深的是一个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原告是一位70多岁大爷,他两手空空没有任何证据来起诉要求被告偿还借款,案件审判是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而证据又是印证事实的基础,没有证据该怎么审理?我们承办团队一致认为,法官办理的不仅是案件,更是人生,可能站在我们角度是一个小案,但对当事人来说可能影响一生,不能就案办案,机械办案,而要实现实质公正。于是我们反复给当事人做法律释明及调解工作,最终被告当庭偿还了款项,大爷拿到钱的那一刻,扑通一声向我们跪下。这个场景依稀发生在昨天,也时常鼓励自己要真正为群众办实事。

  

  在办理一件当事人申请宣告儿子死亡案件中,我们实地走访时了解到当事人因家庭经济极其困难,他自身身体状况也很不好,生活状况让人堪忧,为帮助其缓解生活困难,我们多方走访,了解情况,明确可以通过司法救助予以帮助后,告知当事人并在审批通过后第一时间将司法救助金送到他手上,此外,诉讼服务中心同事在接待时得知他生活困难,自发进行了私人帮助。办理离婚案件时,因当事人关在监狱,开庭前主动打电话关心询问其父母、子女有无需要带的东西及话语等等。在案件办理过程中虽然这些是微不足道的行为,但是我想这正是我们工作的一个缩影,我们心里装着百姓,希望能在我们办理案件的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真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温暖。

  下个十年,此心不改、此志不渝

  用更多作为担当更大责任

  作为一名员额法官,我是否能做到处理案件时尽全力做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我想这十年有了很大的进步。从刚开始办案时更注重法律效果,严格依法办案,到现在办案时考虑三个效果的统一,考虑如何才能让纠纷实质性化解,如何能让当事人心服口服,不再因为这个纠纷到处跑,这中间我们一直在努力向前。同时,我们后续办案时还应想尽各种办法尽全力去还原案件事实,想办法去真正解决问题,只有真正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地化解矛盾。

  

  作为一名基层法院的员额法官,我们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当事人,遇到过调解成功当事人的真诚感谢,也遇到过当事人面对判决高兴或无奈的情绪,确实在我们看来,或许这只是我们办理案件中一个小小的案件,但真的办的就是别人的人生,是他人这一生唯一一次来到法院的感受,所以我们要真正地将一个个案件办好,希望能在下一个10年中有更多的成长,加油!

  原标题:《法官手记丨我与司法相遇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