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FA-50看韩国“国防自主”之路

  前不久,菲律宾武装部队一名官员表示,从韩国引进的12架FA-50战机中,只有5架能够起飞,出勤率不足50%。

  FA-50是以T-50“金鹰”教练机为基础改造出的韩国国产战机。菲律宾之所以选定FA-50战机,是看中了其实战与教学兼备的综合性能——不仅可以加装武器作为战斗机使用,还可以充当教练机为菲律宾空军培养飞行员。

  早在9年前,菲律宾与韩国签署了FA-50战机采购合同,以取代老旧战机。FA-50的性能构造与F-16相似,菲律宾空军对其寄予厚望,一度想要追加订单。然而,没过多久,菲律宾空军声称,FA-50只是一款过渡机型,增购也不了了之。那么,菲律宾空军态度为何会突然转变?FA-50战机是否存在严重的技术短板?本期,我们一探究竟。

  装备急于更新换代,“借鸡生蛋”留下颇多隐患

  20世纪90年代初,韩国航空工业起步。为提升空军作战能力,韩国空军不惜斥巨资购买了160架F-16C/D战机,并在本土建立生产线。

  当时,韩国主力教练机T-38各项性能均已落后,严重影响飞行员的培训效率,韩国空军计划研制一款新型教练机,取代T-38培训F-16C/D飞行员。

  理想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研制一款先进教练机并不简单,要想能够培养F-16C/D飞行员,新型教练机不仅要求高稳定性,操作系统还需要按照F-16C/D设计。韩国航空工业基础较弱,只能放弃自研,通过在F-16C/D采购协议中附加条款,换取美国的技术支持。

  2002年,韩国新型教练机T-50首飞成功。这是韩国航空工业首次全过程主导喷气式飞机的设计研发和组装生产。通过T-50项目,韩国获得了轻中型战机的制造与设计能力。在气动、飞控系统和机体结构上,T-50仿照F-16C/D战机进行设计,就连机身复合材料也完全相同,可以与F-16C/D实现零部件互换。

  随着航空工业快速发展,教练机的功能不再局限于培训飞行学员,韩国空军决定升级教练机——在T-50上加装武器和雷达系统,打造出兼具教学培训和对空作战能力的FA-50战机。

  这种“急功近利”的研发方式埋下很多隐患。2022年7月,一架出口印度尼西亚空军的FA-50战机在训练中意外坠毁。往前追溯,FA-50战机在2015年的一次飞行表演中出现故障,造成机毁人亡。此外,FA-50战机交付后,菲律宾空军还发现该机损耗极高,需要频繁维护,才能保证正常出勤。

  为了培训飞行学员,教练机的出动率往往比一般战机高,需要结实耐用、维护简便。虽然FA-50是一款交付不久的新战机,但故障率如此之高,对于一款原本就有安全考量,甚至核心装备都是美国直接提供的战机来说,实属不该。

  作为世界航空工业的后起之秀,韩国坚持“拿来主义”的研发思路,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先进产品,通过技术消化仿制成国产产品。显然,这种“借鸡生蛋”方式,导致研发出的产品表面上看着不错,实际上问题隐患不少。

  

  订单多次被“叫停”,核心技术缺失处处受制于人

  在T-50研发过程中,美国作为先进技术的主要提供者,几乎“手把手”帮助韩国——美国通用公司不仅提供技术支持,还援助高额研发经费。

  看似美好馈赠,实则打着“小算盘”——美国早已标好价码,代价是韩国要加倍奉还。T-50研发成功后,美国在项目中所占份额很大,并拿走生产利润的大头。

  韩国需要付出的代价远不止如此。2015年,乌兹别克斯坦有意从韩国进口T-50,却遭到美国干预,导致订单被“搅黄”。美国之所以阻拦这笔交易,是因为T-50采用美制发动机和大量电子设备,韩国需要得到美国许可才可以售卖战机,同时美国还一再拒绝韩国获取战机核心技术的请求。

  实际上,尽管韩国对外宣传FA-50是自主改装升级,但其设计和制造仍依赖他国,很多关键部件产自欧美国家。在多架FA-50“趴窝”后,菲律宾空军多次要求韩国提供零备件,却被韩国以零备件不足为由拒绝。

  国际军贸市场上,因非技术、非市场因素而导致的交易失败、违约情况并不罕见,为维护本国军工行业的利益,技术输出方常常会对技术输入方进行交易干涉和阻拦。

  20世纪90年代,美国为垄断高科技军事装备,阻拦苏联留下的装备被变卖到其他国家,甚至向乌克兰提供资金,用来拆解图-160战略轰炸机。

  2017年,克罗地亚空军提出淘汰老旧战机米格-21的计划,希望引进少量二手三代机。在诸多国家竞标中,克罗地亚空军看中了以色列F-16A/B,希望以5亿美元购买12架。但美国马上给出回应,禁止以色列向克罗地亚出口这批二手战机。订单“泡汤”后,美国立刻跟进,向克罗地亚提出F-16V战机销售计划。

  显而易见,在T-50研制过程中,美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一方面,美国希望有限地扶持盟友,以替自身分担防务压力;另一方面,美国又对盟友武器装备发展进行遏制,以保持技术优势获得更多订单。

  对韩国来说,直接从他国采购装备、引进技术,比独立研发武器装备成本更低、周期更短。不过,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从长期看必然会受制于人。

  国产装备问题不断,“国防自主”之路并不平坦

  据韩国国防部公布的《2021年至2025年国防中期计划》显示,韩国计划在5年内投入300多万亿韩元发展国产军事装备。

  早在20世纪70年代,韩国政府就提出“国防自主”的概念,意图由单纯依赖美制武器逐步转向引进技术、自行研制。

  2001年,韩国决定独立研发五代机KF-X。该项目被韩国政府提升到“国家目标”高度,按照最初设计,KF-X的技术和战术指标将全面超越法国“阵风”和欧洲“台风”战机。

  KF-X项目启动不久,韩国意识到单靠本国航空工业,无法研制出集各种高精尖技术于一身的五代机。为争取技术支持,韩国在研发独立性上做出妥协,再次找到美国洛马公司。此时,美国又打起了“小算盘”——担心F-35战机销量受到影响,美国对韩国提出的25项核心技术进行了严格审查,拒绝提供五代机关键部件,甚至一度要求韩国停止KF-X项目,而是购买F-15战机来弥补老旧战机退役形成的战斗力空白。

  经过韩国政府一番努力,美国最终同意洛马公司转让21项技术,但在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上,无论韩国怎么“做工作”,美国仍然说“不”。2021年4月,KF-X首架原型机顺利下线,命名为“KF-21”。KF-21这款原本按五代机标准设计的战机,因隐身性能等多项关键技术缺失,不得不降级为四代半。

  最新消息称,KF-21第三架原型机首飞成功。如果KF-21能够实现定型量产,将保障韩国空军主战机型迭代更新,并可能在国际军贸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历经数十年发展,韩国拥有一定的装备自研能力,却始终离不开西方国家支持。有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7年,韩国一直是世界第三大美制武器进口国。

  尖端航空技术是要不来的,在市场份额分割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让步。掌握不了关键核心技术,韩国极易受到欧美国家技术和零部件的断供。韩国国产“完美雄鹰”直升机,超过90%的零部件是自主研制。为实现国产化,“完美雄鹰”历时6年,共花费12亿美元,付出代价不小。没想到的是,“完美雄鹰”服役后接连暴露出问题,雨天漏水、遇冷结冰,甚至主旋翼突然发生脱落引发坠机……一系列飞行事故,让韩国军方不得不接受“完美雄鹰”国产化失败的事实,开始考虑购买美国“蝰蛇”直升机。

  不论是KF-21惨遭降级,还是FA-50、“完美雄鹰”故障不断,韩国武器装备与美国彻底“脱钩”有点难。就装备体系而言,虽然韩国能够自行生产一些战机和军舰,但更多的是依靠欧美成熟技术和货架产品支持。当研发五代机这样的高精尖装备时,一旦失去“外援”或关键核心技术受限,项目进展必然不会顺利。可以说,韩国要想实现“国防自主”,还有一段路要走。(沈业宏王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