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使命 彰显医者情怀
转自:劳动午报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有这样一位医生,他用爱心为患者拂去病痛,用初心与坚守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诺言,用一颗朴实的心温暖着每一位患者。他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哪里有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他就是急诊科一区主任医师梁腾霄。
医学有温度,服务在路上
工作20多年来,梁腾霄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急性感染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他坚持中西医并重治疗,认为发病早期主要表现为表证、湿困肌肤、湿邪阻肺,疾病的快速进展期是热毒内侵,伤津耗气,肺气受损,元气大伤,继而累计多个脏腑衰竭。“治疗要早判断,早干预,要注意早期扶正,尤其是益气生津的应用。”梁腾霄表示。凭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对多例危重症患者的治疗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梁腾霄而言,“通过治疗让患者减轻疾病的痛苦,重新燃起康复的信心和希望的时候,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悦和信任,内心就生出为医的成就感。”
医生掌握的是病人的生命,要以济世救人为主旨,尽自己所能,想方设法解除病人的痛苦。作为长年工作在一线的医生,梁腾霄强调,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博学上进,厚德仁心,谨慎敬畏,如此才能承起生命重托。
在多年的急救工作中,梁腾霄深刻地感悟到著名的特鲁多医生的那句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梁腾霄认为,医学不仅是治疗疾病,同样重要的还有关怀和陪伴。因此,他在给病人出诊疗方案,通过过硬的中医技能为病人治病的同时,也尽力安抚好每一位被病痛折磨的患者。
在梁腾霄看来,诊疗方案、技术、药物是治病“硬核”,而医患之间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强大的信心则是战胜病魔最有效的助力。对此,梁腾霄讲起他在支援武汉疫情防控期间令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那天来了一位确诊病人,是个60多岁的女性,住在医院六层,她的老伴住三层,彼此见不到。她就跟医生讲,能不能调整在一个房间里,这样方便相互照顾。事实上,她老伴因为病情严重已经去世了。后来,这位老人通过家人知道了这个事情,有一段时间不太吃东西。有一天晚上,她情绪一下就宣泄了出来,大哭不止。“在那样的情况下,哪怕多待在病房一刻,就多一分感染的风险,我们的护士还是陪伴在她的旁边,和她聊天,疏解情绪。”梁腾霄一边回忆一边感慨道:“先医己心,而后医人。这个‘心’,既是对患者的仁爱之心,也是对自身的律己之心。在临床工作中,要时刻对病人的痛苦充满关怀,认真负责,保持一颗仁爱之心。对于自身,要怀律己之心,修从医之德,精行医之术,坚定信仰,服务患者。”最终,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暖心陪伴下,这位老人痊愈出院了。
急诊科是一个重要科室,融合院前急救、院内救治、EICU、创伤手术、急诊留观住院而成五位一体模式的综合性专业,还承担了教学培训、大型活动保障、灾难救援、突发事件应急等等许多职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我们时刻谨记的誓言。”梁腾霄坦言,“救死扶伤”是医者的社会责任,他将孜孜不倦,为百姓护航健康。
平凡的医生,抗疫的勇士
在东直门医院工作多年,梁腾霄参与了多次医学救援: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支援汶川地震,2014年至2016年赶赴西非三国抗击埃博拉疫情。2020年初湖北武汉新冠疫情发生,梁腾霄再次临危受命,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医疗队一分子第一时间投入抗击疫情的战斗。在武汉期间,他负责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六病区、八病区,同时参与ICU病房中西医结合诊治工作。“我和同事们相互支持,摸索经验,共同度过了艰难的59天,最终圆满完成任务,如今想起仍觉得这是一段非常宝贵的经历。”梁腾霄说。
2020年1月27日,作为第二批国家中医援鄂医疗队医疗组组长,梁腾霄前往湖北武汉抗击新冠疫情。“在治疗上,我们的任务主要是想办法阻止病人从重症转成危重症,最终减少死亡率。治疗外,对病人生活上的照料,我们团队也付出了很多精力。比如,病人没有力气端水、倒水、上厕所、吃饭,这些都需要我们来帮忙做,从而担任了护工和卫生员的角色。”梁腾霄说,“除了治疗,我们还要去安慰和鼓励病人。”
事实上,对于新冠病毒,医护人员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而患者不仅饱受身体上的痛楚,还要承受精神上的压力,往往情绪非常不好。梁腾霄都会想尽办法安抚他们,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打败共同的“敌人”。
有一天,医疗队里收治了一位70多岁的老人,因年龄大了又有很多其他病史,由于亲人不能陪在身边的落寞以及病情导致呼吸困难引起的不适,老人的情绪一直很不稳定,拒绝交流、进食。在查房中,梁腾霄发现了老人的情况,每隔十多分钟,就要上前查看、问候、陪其聊天,并小心翼翼地喂老人进食。“这是我生病以来吃过的最好吃的一顿饭!”老人感激地说,此后他听从医生的话,开始积极配合治疗。
多次临危受命,冲锋在前,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2020年,梁腾霄被评为北京先进工作者。面对荣誉,梁腾霄很坦然,也很珍惜。他说,将身心投入到付出中,得到荣誉便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只有珍惜荣誉,方能鞭策自己永不懈怠,践行医者使命。
□本报记者 石海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