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背诵默写天团: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他们到底啥关系?

  原标题:背诵默写天团: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他们到底啥关系?

  提起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这可是北宋年间响当当的人物,都是著名的文学家。除了苏轼外,其余三人也都是政治家,都做过宰相,对北宋的社会发展都做出过杰出贡献。

  就是当今的儿童也都在吟诵他们的诗词。他们的诗词文章倍受后世尊崇,可见他们影响力有多么深远。这就是他们的共性。

  若说他们之间什么关系,如果把他们的生平列出来,足可以成为北宋文学的缩影。

  先来总体说说他们关系。

  欧阳修是他们这四位人中最年长的一个。欧阳修曾经主考礼部,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也就是说苏轼是欧阳修的学生。

  欧阳修非常欣赏苏轼的文笔,常常感叹后生可畏。司马光、王安石他们俩年龄相差不多。他们与当时的包拯志趣相投,私交非常好,而且司马光、王安石是同年逝世的。但是他们政见明显不同,司马光明确反对王安石变法。欧阳修对王安石的青苗法也是反对的。而苏轼是这四位中最年轻的一位。他的父亲苏洵和欧阳修私交很好。

  先来说说欧阳修。

  欧阳修,四川绵阳人,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他在宋代文学史上是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的文学成就非常突出,在古文、古诗、词作、书法等方面都引领风向标。

  比如他在词作上表现自我情怀的创作方式对后来的苏轼有着直接的影响。

  后来他科举进士及第,步入仕途。由于上司钱惟演欣赏年轻文人,不让他们承担琐碎的行政事务,欧阳修等人有了充分的时间去琢磨古文创作。

  欧阳修与范仲淹交往颇深,范仲淹在仁宗的支持下实行庆历行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成为革新派干将,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但在守旧派的阻挠下,新政遭到失败。范仲淹被贬饶州,欧阳修作为范仲淹一派也受牵连,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接下来几年,他是仕途坎坷,召回、被贬,反反复复被贬往不同地方。

  贬在滁州,欧阳修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古文艺术达到成熟。

  后来,他在仁宗一朝,就开始修撰史书《新唐书》、《新五代史》等。

  在英宗一朝,他官运亨通,做到了参知政事(宰相),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欧阳修不仅文学成就突出,他还善于发掘推荐人才。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

  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的出名与欧阳修的学识、眼光和胸怀密不可分。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

  “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

  正是欧阳修堪为人师的道德文章,才有薪火相传的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才有了曾巩、曾布昆仲,才有了“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是欧阳修奠基了宋代文化盛世的基础。

  小结一下:王安石、司马光在仕途上得以发展都与欧阳修的大力举荐有关系,而苏轼的才华成就也受到欧阳修影响比较大。

  再来说说司马光

  他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属于一个元老级的人物。

  司马光在仁宗朝的主要表现就是在史学上。主要的任务是修史,也做过五年的谏官。

  他做谏官期间忠于职守,兢兢业业。他多次上书仁宗解决继嗣问题。英宗赵曙被立为皇太子,司马光的功劳很大。

  英宗即位后与曹太后矛盾日益加深,也是司马光前后共上17封奏章,从全局出发,讲历史、摆厉害、晓大义,苦苦相劝,才使太后和英宗矛盾缓和。

  他任职期间,非常关心下层人民的生活,多次为下层人民的利益提出建议。

  司马光与王安石,包拯由于志趣相投,私人感情很好。很遗憾的是,他们政治观点截然相反。在神宗朝,当时任参知政事的欧阳修极力向神宗推荐司马光,神宗任司马光为翰林学士,不久,又任司马光为御史中丞。

  后来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司马光明确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曾经的好友因为政见不和而各持己见。司马光为好友范镇不满王安石变法罢官而鸣不平,他就辞职离京,退居洛阳,绝口不论政事,继续编撰《通鉴》。

  司马光经过15年,他完成了《通鉴》。呈给神宗看,受到了神宗的高度赞誉,并亲自改名为《资治通鉴》。到了哲宗一朝,太皇太后高氏重用司马光,拜为宰相。当时司马光已是60多岁高龄,他上任后废除了王安石的变法。同时把反对新法而遭到贬官的苏轼、苏辙等人召回朝中任职。历史上这个事件叫“元祐更化”。

  王安石也是一位有个性的政治家。

  王安石的好友曾巩是欧阳修的学生,他曾经向欧阳修推荐王安石的文章,受到欧阳修的高度赞赏。

  仁宗朝时,欧阳修举荐王安石为谏官。可王安石拒绝了。他志不在此,他决心改革。看出来王安石非常有个性。欧阳修又以王安石俸禄养家为由任命他为群牧判官。在他的早期官宦生涯中,欧阳修对他帮助很大。

  1058年,王安石就上书仁宗,提出变法主张,当时并没有被仁宗采纳。到了英宗朝的时候,朝廷屡次征召他赴京任职,他均以服母丧和有病为由拒绝入朝。看来。为了自己的理想,王安石还是非常坚守的。

  神宗朝的时候,他受到了神宗的器重,开始进行变法。史称“熙宁变法”。他曾经两度拜相。但他的变法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而保守派典型代表就是王安石的好友司马光。而欧阳修对王安石的青苗法也是不赞同的,也提出过批评。

  最后说说苏轼。

  他是四个人当中年龄最小的。他经历了五朝,一直活到到徽宗朝。

  他的成就主要在文学上,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他开创了“豪放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也是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同时他书法了得,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其擅长墨竹、怪石、枯木等。

  不过他的仕途坎坷,屡次被贬,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不过苏轼天性乐观,贬到哪里,他的才华,文章就传播到哪里,或许这也是后世之福。到了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结果途中于常州病逝。一代文豪就这样与世长辞了,留下了数不尽的灿烂华章让后世吟诵至今。

  码字不易,喜欢文章就点个关注呗!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