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涌江海竞未来 | 省双创人才魏利斌:以科研创新助力“三农”发展
在农业领域,培育一个新品种需要的时间周期十分漫长。两年前,来自山西大同的魏利斌选择来通发展,作为省双创人才、崇川区紫琅英才,他开创性地采用分子育种技术,缩短特色经济作物育种时长,通过科研创新,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下午两点多,在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豆类作物实验室里,魏利斌和他的团队正在进行耐盐碱豆类材料的筛选,之后,他们还将在分子层面做品质、抗性等研究,培育新优品种。魏利斌说,开展耐盐豆类品种的筛选是目前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因为江苏省盐碱地资源丰富,总面积达1000多万亩,居全国首位,综合利用潜力巨大。
江苏省双创人才 崇川区紫琅英才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经济作物研究室副主任 魏利斌:如果我们把盐碱地的豆子选出来,我们可以在盐碱地上进行种植,一方面扩大了豆类的种植面积,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希望不久的将来创造出耐盐碱豆类的材料,给我们广大老百姓种上去,让老百姓增收增产。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出“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和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正是察觉到传统的育种方法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魏利斌带领他的团队,积极运用分子育种技术手段创制选育大豆、芝麻以及鲜食豆类新品种,该技术手段在特色经济作物育种领域尚属首次,填补了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空白。
江苏省双创人才 崇川区紫琅英才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经济作物研究室副主任 魏利斌:这方面的研究,所创制出来的育种材料,不管是芝麻材料、大豆材料还是蚕豆材料,基本上创制出来的话都可以马上进行比较实验,申请品种权,给老百姓推广下去。
魏利斌告诉记者,两年前,老家在山西大同的他之所以选择来通发展,一方面是考虑到南通优越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也是受南通优厚的人才政策吸引。
江苏省双创人才 崇川区紫琅英才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经济作物研究室副主任 魏利斌:我2021年刚过来的时候,单位就给我们配套了几百万的科研启动经费,五年内要研究一定的成果,保证我们科技创新项目高质量完成的一个坚强后盾。
如今,魏利斌专注于分子植物育种研究已有十五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拥有20余项技术发明专利,创新成果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省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2021年7月份来通后,又获评江苏省双创人才、崇川区紫琅英才。尽管取得了众多科研成果,但对魏利斌来说,他更希望能尽快将科研成果投入实际生产中去,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江苏省双创人才 崇川区紫琅英才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经济作物研究室副主任 魏利斌:农业领域育成一个品种周期还是比较长的,目前我们用分子育种技术,稍微加快了一点点,基本上争取3-5年内创制出来,创制一些含油量,尤其是油酸含量大于60%的大豆或者芝麻品种,(接下来)把我们的成果运用到实践中给农民带来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