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命!今年又是“加长版”三伏天!连续第九年!这到底怎么算的?
本文有视频版!更生动直观!
点这里→要命!今年又是“加长版”三伏天!连续第九年!这到底怎么算的?
系统梳理中华文化,给你真正文化自信
什么?我都快热死了竟然还没“入伏”?!#三伏天#
是的。更可怕的是,今年又是一个“加长长长长长版”的三伏天!
为什么今年三伏又要这么久?这到底是怎么算的?记得关注我,今天一定帮你搞懂!
我们都知道,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此时阳气极盛,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所以就称“伏”。
那什么是“三伏”呢?字面理解当然就是有三个伏。称为头伏、二伏、三伏,或者初伏、中伏、末伏。一般来讲,每伏10天,一共30天。
那什么时候开始入伏呢?很简单,一句话:夏至三庚便入伏。注意,这“三庚”可不是“半夜三更”,而是干支。为了方便理解,咱们有必要先复习一下什么是“干支纪日”。
“干”就是十天干,“地”就是十二地支,而“庚”就是十天干里的第七个。
古人纪日用的不是数字而是干支,只要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组合就行了,第1干配第1支,第2干配第2支,到第10个干支后,再用第1干配第11支,第2干配第12支,等到地支也用完了,就用第3干配第1支,就这样循环组成六十单位,称为六十甲子。
把六十甲子按顺序对应到日历上不断循环,就能用来记日子了。(更详细的干支内容请回顾这篇→《七曜日风靡日本,为何中国自己不用?古代如何纪日「探索时间」01》)
所以,什么叫“夏至三庚便入伏”呢?很简单,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3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从表格可以看出来,因为天干一共有十个,所以每数十天就会出现一个庚日。
我们拿去年的来数一下啊。
去年的夏至是6月21日乙巳日。往后数第一个庚日是五天之后的庚戌日(6.26),再往后数十天就是第二个庚日庚申日(7.6),再往后数十天就是第三个庚日庚午日,在7月16日,所以这一天就是入伏之日。从这天起的接下来十天就叫头伏或者初伏,三伏天就这么正式开始了。
我们继续,从第四个庚日庚辰日(7.26)再数十天,就是二伏或者中伏。
那么接下来就是第五个庚日庚寅日(8.5)。所以,这就是第三伏了吗?
不不不,小心这里还有个坑,每年三伏天到底加不加长,就看这个坑了。
因为第三伏开头的庚日,它还有个条件,就是要出现在立秋之后。所以如果这第五个庚日出现在立秋前(该年立秋为8.7),那就得“闰”一下,再往下数十天,到第六个庚日庚子日(8.15)才算进入了末伏。
之后再往下数十天,到8月25日第七个庚日庚戌日,恭喜!终于成功出伏!
这样一来,中伏就翻了一倍变成了20天,去年的三伏天也就变成了超长版的40天,真是热热热热死人呐!
那么,今年什么时候开始入伏呢?我们再来数一下。
今年的夏至是庚戌日(6.21),诶,刚好就是庚日,算是第一个庚日,只要再数二十一天就到了第三个庚日,在7月11日,这天就是入伏之日了。
再往后数十天的第四个庚日7月21日就开始算中伏,再往后的第五个庚日7月31日,离立秋(今年为8.8)还很远,所以要再加十天,第六个庚日8月10日才开始算末伏。
接着再数十天第七个庚日8月20日,终于出伏啦!
这么看来越早入伏,这三伏天就越有可能变成“四伏”。
可怕的是,这情况还并不少见,我往前翻了翻,竟然发现,今年已经是连续第九个“四伏”了!那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三伏天”呢?
看到这里相信你已经会数了。
先总结下今天的笔记,这题就当做课后作业,快去翻翻日历留言抢答吧!
我是国风学子沐子欣,记得关注,一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温馨提示:本文为原创系列【中国天文史】之观象授时14:三伏天。本文视频版的解析更直观清晰哦!放在开头啦!
对中国文化和传统天文感兴趣的读者,请订阅微信公众号:国风学子沐子欣,收看系列全部原创文章和视频~
阴谋!反转!牺牲!隋朝历家在政治漩涡中的挣扎「历法变迁」09
不学亏大了!破解月相密码!让你成为月相大师!上下弦月怎么分?
竟然有人质疑古人的智慧?农历到底怎么来的?且看神奇“四分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