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985强基计划分数线跳水,436分入围中山大学,与张雪峰有关?

  强基计划,是一种特别的招生方式,要求考生在高考之前报名,录取时不仅依据高考成绩,还要参考校考成绩。所以,对部分总分不占绝对优势但在某个学科领域有突出表现的考生来说,这是一个进入名校的好机会。

  

  目前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共39所,都是“985”高校。各高校计算总分的方式不尽相同,比如清华大学是百分制,其中高考成绩占85%,校考成绩占15%,中国人民大学满分是750分,高考成绩和校测占比同样分别为85%、15%,还有的学校是十分制、千分制,不管怎么算,高考成绩都占有很大的比重。

  因为今年的高考总分高分很多,所以之前很多人猜测今年强基计划中的高考分数线会水涨船高。像江苏考生只有40万左右,600分以上的就有36000多人,浙江更吓人,有52000多人超过600分,600分以前可以上“211”大学,今年怕是二本都难。

  但结果并不像人们预测的那样。事实上,多所高校入围线大跳水,断档严重。

  

  像中山大学的基础医学专业在青海的入围线只有436分,也就是说,高考只考了436分,但有可能进入“985”高校学习,这个分数远低于普通批的分数线,妥妥的捡漏成功。

  

  

  山东大学也存在类似的情况,福建考生在山东大学化学专业的入围线和对应位次比去年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这些学生真的很幸运,他们走普通批可能上不了一本大学,但走强基计划有可能考上名校,这个差别可太大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当然与个人有关。报名强基计划的考生没有被录取,依然可以填报普通批志愿,所以,有一些满足报名条件但成绩没有那么优秀的学生就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想着多一个机会的事儿试试有何不可。而各大高校在不同的省份都有一定数量的招生名额,最后会在报名的考生中择优录取,受到报名人数和校测成绩的影响,有的考生分数不高也有可能被录取。

  

  还应该与学科有关,有人也说与张雪峰有关。

  强基计划招生的专业基本上都是基础学科,比如历史学、考古学、生物科学等等,学生入校后将被单独编班、重点培养, 这对有的学生来说是梦寐以求的机会,但有的学生不愿意走这条路。

  强基计划要求学生一旦选择了某个专业,大学期间就不能再转专业,有的学生当时还拿不定主意读什么专业,就干脆放弃这个机会;而填报志愿时只能填一所学校,而且一旦被录取,就没有反悔的可能,一部分学生就望而却步了。

  

  强基计划开始于2020年,到今年也只有四年,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学生可能不敢冒险,觉得还是参加传统高考更加保险。此外,可能还有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方面的因素。

  

  张雪峰老师在填报志愿方面给过一些建议,比如,不要迷信名校,名校的生化环材等专业最好也不要碰,另外,要谨慎选择专业,要选择好就业、待遇不错的专业,家里没矿的谨慎选择金融专业,新闻传媒专业不好就业,等等。

  张雪峰说的有一定的道理。比如有一个专业叫生物医学工程,有的名校宣传的时候会说这个专业发展前景不错,收入可观,实际上这个专业的本科生很不好就业,硕士生也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一位家长说应该感谢张雪峰,他戳破了很多人心里的那层窗户纸,让他们开始审视自我、思考现实。于是报名强基计划的人少了,于是有的学生虽然分数不高但依然入围了。

  怎么看待今年的入围线跳水现象?

  以前,家长和考生填报志愿时,一般会优先考虑学校,有时甚至唯名校是瞻,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自己的思考,会更倾向于选择适合自己的、未来更好就业发展的专业。

  这样也好,这就让那些在某个学科上有一定优势的、有志于在这些基础学科上发光发热的学生有了读名校的机会。

  请问,你更看重学校还是专业?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