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技术,到蓝翔?职业教育南方强

  大国崛起,必有大国工匠。

  中国制造,离不开千百万能工巧匠,世界工厂,离不开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培育成千上万的大国工匠,自然离不开庞大而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学技术,到蓝翔,是职业教育最响亮的口号之一

  而今,蓝翔正成为过去式,职业教育南强北弱的格局更加凸显。

  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近日发布的“2023软科中国高职院校排名”显示,在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版图分布上,以上海,浙江,广东为代表的南方省份正实现全面超越。

  职业教育院校战力 南方省份全面领先

  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在中国。

  1万多所职业院校、3000多万名在校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上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如果说在高等院校的角逐中,依托北京,天津,西安等传统教育强市,南北尚可以说各有千秋。而在职业教育体系PK中,南方省份院校的战斗力的确超越太多。

  “2023软科中国高职院校排名”总榜中,排名前20的院校中,南方院校达13所。分别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至于“2023软科中国高职院校排名”的细分榜单前20强上,南方省份对北方省份具有全面的压倒性优势。

  综合类高职院前20强,南方院校为13个;理工类高职院校排名前20强中,南方院校为14个;师范类高职院校排名前20强,南方院校为12个;农林类高职院校排名前20强,南方院校为12个;医药类高职院校排名前20强,南方院校为11个;财经类高职院校排名前20强,南方院校为13个。

  至于未有在范围数量更小的一些排名上,南方院校的上榜数量更是碾压北方。

  政法类高职院校排名前10强,南方院校有6所;体育类高职院校排名中,8所学校中南方院校占据6所;文艺类高职院校排名前15强,南方院校达13所。

  

  教育折射经济现状 南强北弱趋势难改

  职业教育算得上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之一,软科榜单上,南方职业教育院校的全方位优势,像极了当下经济现状中的南强北弱。

  近些年来,每逢各地经济数据公布时期,南强北弱四个字都要被拉出来感慨品评一番。

  2022年全国城市GDP排名,第1至10名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北方城市,仅北京上榜。

  2023年一季度,全国31个省级单位(不含港澳台)GDP排名中,北方在前10仅有山东和河南两席。

  

  同时,2023年第一季度GDP排名前十的城市(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成都、苏州、杭州、武汉和南京)中,上海在总量上以10536.22亿元领先,深圳在增速上以6.5%领跑。

  南北经济发展的差异虽说早已是人们熟知,在一季度GDP前十城市中,北方城市仅仅只有北京一根独苗,也着实令人唏嘘。

  

  南北差距中,经常被人们提到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自于市场化发展程度上的悬殊。

  经济学家任泽平团队在其自媒体平台“泽平宏观”中就认为,当前南北差距的根本原因是市场化程度的差距,南北方差距拉大是市场经济的胜利,证明北方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这一观点,也进一步在“2023软科中国高职院校排名”中有着更加直观的印证。

  民办院校前10强,清一色的南方院校,前20强,19所来自南方,北方仅有河南的漯河食品职业学院一根独苗,位列16。如果范围扩大到前30强,则南方占28所,北方仅有2所——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和山东海事职业学院。

  

  当然了,差距,不过是发展数据的现实展现,绝不是某个区域可以沾沾自喜的强大本钱。

  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好,或是经济社会的进步也好,大家一起向前,差距又逐步缩小,才是最值得期盼的演变。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希望各地发展,一起同乐。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