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头评 | 凭啥用“四个字母”定义了未来

  

  红星新闻网原创评论 邓思璐

  近日,“面试官问我MBTI”的话题在网络上热议。据悉,近年来不少公司的HR在面试时,会询问应聘者的MBTI性格类型,甚至以此作为是否录用的依据之一,这样的做法引发了很多求职者的共鸣。网友们纷纷表示,MBTI这种并不权威的性格测试不能作为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和潜力的标准。MBTI,全称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一种起源于上个世纪的性格测试。MBTI将人们分为16种不同的性格类型,每种类型由四个字母组成,自上个世纪被提出以来,便广泛流行在社交领域。

  MBTI测试虽然流行,但它从来没有经过严格的心理学验证和统计学分析,其信度和效度都存在很大的问题。MBTI的题目和选项都是主观、模糊的,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有研究表明,MBTI的重测信度只有50%左右,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人在重复测试后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其次,MBTI过于简化和刻板化了人们的性格特征,忽略了人们在不同维度上的差异和变化。MBTI将人们强行分为两极化的类别,没有考虑到人们在不同的环境和角色下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MBTI也没有考虑到人们的性格可能会随着年龄、经历、教育等因素而发生变化和成长。

  即便是在MBTI理论框架内,它也从来没有提供任何关于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建议和指导,也没有说明不同类型之间该如何相互沟通和协作。MBTI只是提供了一种描述性而非解释性或预测性的框架,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四个字母、16种类型,远远无法概括和定义一个人。公司在面试时,应该从更多维度去考量应聘者,而不是用这样一个并不科学的测试作为标准。此外,MBTI作为一个流行了数十年之久的性格测试工具,其提问的套路也早已被人反复研究,即便公司拿这套标准对应聘者进行考验,得到的可能也只不过是面试者早已准备好的“照本宣科”。

  如今在年轻人的社交圈里,在交友“破冰”时先对上“四字母暗号”已非常流行,甚至MBTI的测试结果已经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社交标签,就像曾经流行的算命、星座一样。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性格测试也许能帮助你快速找到社会归属感和群体认同,但也要警惕“贴标签”带来的自我固化和群体极化倾向,本来可能只有一点相似的人,在标签的指引下,不断交换类似观点之后变得更相似,这反过来又会让个体把自己身上的标签贴得更紧,最后让你失去个人特点,把自己框定在了一个小圈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