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云南独特的地域民俗文化与交通安全文化撞个满怀

  

  当地域民俗文化和交通安全文化相遇,会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在云南,总有意想不到的瞬间在等你。

  众所周知,云南有26个民族,地域民族文化资源丰富。面对特有的丰富地域民族文化资源,云南各级公安交管部门以文化为壳、安全为核,巧妙结合当地民俗文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交通安全知识唱出来、舞出来,让交通安全知识可感、可学、可亲、可传。

  挖特色,把交通安全文化融进来

  地域民族文化与交通安全文化这两个本不沾边的概念怎么结合?云南各地抓紧交通安全内核,以多样文化形式为传播载体,让交通安全知识先入耳,再入脑入心。

  

  “酒后开车晃悠悠,老婆孩子心忧忧。跟酒杯分手,和平安交友。”来自玉溪元江哈尼山寨的原创歌手哈莫兄弟,是玉溪交警队伍里的“义务交通安全宣传员”,他们原创的《哈尼劝酒歌》,通过家喻户晓的歌词,朗朗上口的旋律,用哈尼族语言把交通安全知识唱进哈尼山寨,感染和带动着周边村民聆听、传唱,把交通安全听进耳朵,记进心里。

  除了把本土歌手吸纳进“义务交通安全宣传员”队伍,玉溪交警还结合不同地域方言土话、民族民俗等特点,邀请派出所所长、村支书和民警把交通安全知识通过“喊话”的形式喊出来,制作推出了《傣家小卜冒双语喊麦 阿哥阿妹听我款!》《蒙古语说交规 来自通海兴蒙的限定款》《九村派出所所长90秒“土味”喊话》等玉溪本土方言白话、彝族语、蒙古族语等双语交通安全视频。

  

  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交警充分挖掘当地群众朗朗上口的民俗小曲,把交通安全文化融入其中,扩大交通安全知识的传唱度。如把交通安全宣讲内容与石屏县、建水县的山歌小调结合,与泸西县、弥勒市的花灯舞蹈结合,通过这些民俗文化艺术形式的演绎,让交通安全文化更加多元化,让交通安全知识的传播形式更生动。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当地交警请来白族大本曲非遗传承人在喜洲古镇四方街唱响“安全出行”的大本曲,将交通安全知识以三弦弹唱的方式进行传唱,吸引了不少村民、游客驻足观赏。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当地交警结合昔马镇举办“第七届山歌暨洋伞花文化旅游节”山歌小调比赛契机,将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与民俗展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活动现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亮才艺,让交通安全文化活起来

  为了让交通安全宣讲形式丰富多样,一方面,云南交警以“吹拉弹唱”的形式说交通安全,动人的曲调让知识更入心。另一方面,云南交警以民俗文化为纽带,挖掘当地资源特色,把交通安全知识同健身操、民族舞、情景剧等文化形式挂上了钩,通过这些“花活”让交通安全知识得到更具象的诠释。

  “车上路,人出行,安全第一回家中。平安才是最近路,违反法规灾降临。”在怒江州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与当地传媒中心联合制作的交通安全宣传视频《文明交通幸福人》傈僳族语快板说交通视频中,舞蹈演员们竹板一打,用傈僳族传统舞“牵俄”舞步边跳边唱把交通安全知识娓娓道来。

  

  在乌蒙山腹地,昭通交警搭乘“百场演出进百乡”文艺演出活动的“专列”,持续在42个乡镇上演交通安全情景剧。为让情景剧接地气、有人气,昭通交警提前拟定脚本,设计群众颇感亲切的情节,将农村地区常见的交通违法案例通过情景再现的形式搬上舞台,以诙谐风趣、生活化的表演方式让人们在笑声中提升交通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交通出行习惯。

  

  在与昭通毗邻的曲靖市,曲靖交警联合麒麟公安分局组织“夏季行动”宣传小分队,原创小品《民警日记》《杨老二回家》和花灯小戏《和风细雨润麒麟》等节目,利用农村赶集日走进辖区乡镇开展文艺送法。宣传民警们通过幽默俏皮的方式,让群众在寓教于乐的节目中了解酒驾、三轮车违法载人、超员超载等违法行为的危害,掌握预防交通事故的知识点,守护家庭和谐美满。

  以文载道,育人化人。不管是山歌小调、民族舞蹈,又或是快板小品、情景剧等,云南交警充分挖掘本土民俗文化资源特色,将交通安全融入其中,创作脍炙人口的交通安全宣传作品,把文明交通理念传递至千家万户,实现交通安全知识宣讲的通俗化、大众化、时代化。下一步,云南交警将继续围绕“以文化为壳,安全为核”的理念,立足本土地域民俗文化资源特色,丰富交通安全宣传形式,引导广大交通参与者自觉养成向上向善的交通行为习惯,推动交通安全文化实践遍地开花。

  来源丨云南交警

  编辑丨杨正宏? 杨美溪

  审核丨杨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