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跨专业考研?考学硕还是专硕?跨专业考研真的没有优势吗?

  

  跨专业考研的问题无论是对于报考学术型硕士的考生、还是报考专业型硕士的考生都会遇到。学硕的跨专业可以是从A1专业跨到与此相关的A2专业,也可以是从A专业跨到与此完全不同的B专业,此时两个专业完全没有任何交集,难度也相对较大。而专硕则是,以管理类为例,不管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方向,在初试阶段一般都是考查统一的科目,比如逻辑、写作初数、英语。所以,在专硕中的跨专业考研难度一般会体现在复试的时候。

  由于以上跨专业对两种类型考试的初试的影响程度不同,所以,在前期选择的纠结程度上也体现出了明显的区别。

  首先择校择专业的确定时间不同。学术型的考生一般会在春季或者更早的时间确定好自己的意向专业。如果确定较晚,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压缩自己在专业课上的复习时间。前期基础用的时间较长,则后期可能没有太多时间复习回顾。所以,从整个复习进程来看都会非常紧张,还可能导致疲劳战术。告诉大家考研本就是一个拼心态与毅力的过程,坚持到最后并且稳定发挥,才有可能取得一个不错不成绩。而对于专硕型的考生,就会有充足的时间去纠结或者考虑。一般确定了考这一类型的硕士,就可以开始着手复习,复习的时间一般不受专业选择早晚的限制。

  再者,学术型的考试中的专业课一般是院校自主出题,此时非本专业的考生则不太占优势,需要收集所要报考院校的相关专业的历年考试真题进行研究,必要时还要联系已在校的学长、学姐,获得相关专业资料方面的内部信息,缩小自己的准备的范围,提高复习的准确度。然而,专业型硕士(以管理类为例)考试中的备选专业本身就较少,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不管哪一个学校,联考的初试考试科目是一样的,全国统一出题,所以除了那些本身就学会计、管理类的考生而言,与大多数的跨专业考生相比,大家的起跑线基本是一样的。

  另外,在复试时,虽然现在不是“出身定终身”的时代,录取的院校也在尽力规避这一弊端,但是四年的耳濡目染与一年的速成终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一点,不论是对于学术型还是专业型都是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的。

  历年考研中,跨专业考研成功的案例并不少,所以,难并不意味着不能,如果各种因素大家都一一考虑过,就可以选择,而且可以大胆的选择。不过,一直以来,有很多学生可能会以学习好、一般、差来决定自己是否要考研,也以此来决定自己是否要跨专业考研。实际上,仅凭这一点并不能够做出相对合理的判断。可能需要参考的因素还有很多。

  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因为兴趣,让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之余,会有意识地将自己的一部分精力放在某专业的学习钻研上,为自己在考研时跨专业积累一定的资本。

  二、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

  大家对于城市的选择理由多种多样,比如:看重它的文化氛围,看重它的历史气息,看重它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等等,在选择中每个人的标准都会不同。无论以什么样的理由,都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

  三、要选择自己能够得到比较多的资源的院校

  比如,有一些同学在这样的学校,或者能够联系到学长学姐,能够获得一些他们复习的笔记等等,这样可以减少自己摸索的过程,达到快速进入主题的复习,减轻自己的复习负担。

  综合以上,跨专业考试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将需要考虑的事项逐个列举,一一排除,最后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小编发现,不少跨专业考研的伙伴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缺乏自信,认为跨考生在一众本专业的考生中劣势多多。真的是这样吗?小编来带你理性分析一下。

  跨专业考研已成为普遍现象,请不要焦虑

  学生选择跨专业读研、学校接受跨专业学生的报考是研究生培养中非常正常的一个现象。近几年新闻传播专业和金融专业就是因为跨考门槛低、跨考人数多而被称为“卷王之王”。众多跨考成功的例子也足以证明跨考不再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情。因此,选择跨考不要畏惧于它的难就望而却步,应该多方面审视自己,是否与自己的专业兴趣、职业规划、自身实力相符。

  跨专业考研的优势

  深知自己是跨专业选手,基本功不扎实,因此战略上会给与专业课充分的重视,“恶补“自己从未接触过的知识,不敢有丝毫懈怠。而不少本专业的考生有时会觉得自己的专业课在本科阶段学得多,会在准备初试的时候有所放松。

  跨专业的同时,拥有自己原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面更加广泛。例如被称为“不同学科的十字路口“的新闻传播专业非常需要涉猎广泛的学科领域知识。有的教授也表示,在接收研究生时,会乐于接收跨专业考研的学生,他们能够从新的角度、用新的逻辑思维从事研究。

  对选择专业的“门外汉兴趣“,这种兴趣会给你提供充分的动力,帮助你克服重重阻力。而有些本专业考生会对自己学习了四年的专业产生审美疲劳或厌倦情绪,也会给复习带来消极影响。

  跨专业考研的劣势

  专业基础知识匮乏,没有本科生的专业课考试经验,缺乏考试技巧,对于所报考专业的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等没有明确的答题思路,基本上是按照自己一贯的答题作风来应对考试,没有形成答题规范。

  不了解报考专业学科的特点、就业情况,没有老师引领入门,完全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学习一个陌生的学科,可能会发现要学习的专业与自己所想象的、所喜欢的专业不符,学习兴趣大打折扣。

  如果是跨学科跨院校的考生,在信息的获取和资源利用上都会较本专业本校考生困难一些。例如本校学生会对自己老师的研究领域偏好更加了解,也能及时和老师沟通,解决在备考期间的疑惑。

  虽然跨专业考研有一定的劣势,但是小伙伴们也不要产生畏难情绪和自卑感。每一个选择都是自己深思熟虑、多方思考决定出来的,要相信天道酬勤,努力朝目标全力奔赴就好。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