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治大国若烹小鲜》创作团队:让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创新之路

  《治大国若烹小鲜——引领新时代的36个妙喻》新书亮相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兴莎 长沙报道

  列宁曾说:“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如何让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通俗化的理论读物“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日,红网专访了《治大国若烹小鲜——引领新时代的36个妙喻》主编之一、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院长(主任)钟君,创作编辑团队成员,以及专家学者,探寻理论传播新模式的创新之路。

  理论宣传从何“起飞”?讲老百姓听得懂的家常话

  《治大国若烹小鲜:引领新时代的36个妙喻》新书发布现场

  7月28日,《治大国若烹小鲜:引领新时代的36个妙喻》在第3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正式发布。现场读者说:拿到这本书,从书题就立马感受到了,它与书架上大多数普通的理论读物不一样!

  “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源自人民的,我们更应该把理论知识变成老百姓听得懂的家常话。”如何通过“小喻大谋”,阐发习近平总书记博厚深邃的大道理、治国理政的大智慧,钟君打开了话匣。

  《治大国若烹小鲜——引领新时代的36个妙喻》主编之一、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院长(主任)钟君

  延续了钟君主编的畅销理论读物《马克思靠谱》《领风者》的创作思路,《治大国若烹小鲜:引领新时代的36个妙喻》在策划之初,从普通读者容易接受的一个点切入,希望做到内容“红”形式“潮”,不枯燥不戏说,转变人们从“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的理论学习思路。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卢刚也谈到,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上,大量运用修辞,是一个优良的传统,“比喻”是众多修辞手法中最常见的一种。

  例如,书题中提到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原本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老子河上公注》也有记载:“鲜,鱼。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治国烦则下乱。”

  本义是指烹饪小鱼时,步骤要清晰明确,调料要恰到好处,火候要掌握得当,治理国家也如是,要精准精细把握火候与分寸。以烹饪比喻治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管理智慧,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治国理政经验。

  “这样的大道理如果通过理论来阐述,将会晦涩难懂,但用群众现实生活经验来进行比喻,就变得又生动又亲切了。”钟君说。

  理论读物,一定不能让理论高高在上,要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当中,要与老百姓的生活紧密关联起来,让老百姓在日用而不觉的生活中察觉到党的创新理论,才真正有效,才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第一步。

  如何打破固有文风?将深邃的大道理巧用“比喻”表达

  本书从引领新时代的金句中选取了36个形象生动、言简意赅、寓意深刻的妙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来就是一个很完整的、庞大的思想体系,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尽可能做到选题有广度,还要文风朴实普通读者爱看,并非易事。

  《治大国若烹小鲜:引领新时代的36个妙喻》由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共永州市委成立编写组,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

  为尽可能做到内容涵盖广泛,创作团队从党的建设、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等方面,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中的比喻进行了全面梳理。

  邓小平曾说:“学马列要精,要管用。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都要求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的,办不到。”

  那么,创作团队要做的就是做减法,做好话语体系的“翻译”工作。

  “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要做好理论宣传,很重要的一点是转变文风。”钟君谈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前提是语言的大众化。

  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张鹏也认为,理论宣传文本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枯燥、干瘪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津津有味,爱不释手。

  在编写本书时,创作团队下了大功夫把理论语言“翻译”转化为新时代的话、年轻人的话、鲜活的话、言简意赅的话、容易记得住的话,力戒在理论宣传时说空话、套话、大话,力求让广大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听了信。

  最终,本书按照8个专题的构架,从引领新时代的金句中选取36个形象生动、言简意赅、寓意深刻的妙喻,从“中国梦”“主心骨”,到“打虎拍蝇”“刀刃向内”;从“飞来峰”“石榴籽”,到“阿喀琉斯之踵”“腾笼换鸟”等等。

  创新了讲述方式与话语表达,本书打通了理论宣传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最后一公里”。

  如何检验传播效果?产生经济效益是重要指标

  《治大国若烹小鲜:引领新时代的36个妙喻》是一本内涵与“颜值”兼具的精品通俗理论读物

  如今,《治大国若烹小鲜:引领新时代的36个妙喻》正式上架销售,新书发布不到半月,发行已超1万册。

  “不仅书店门店销售情况比较热,网上订单量也非常大,有些供不应求的趋势。”湖南人民出版社相关负责人说,为满足读者需求,又紧急加印了1万册。

  湖南人民出版社责编傅钦伟的感受非常深刻:“从《大道之行》到《之江新语》,我们广泛搜集了图书市场上各类理论读物,同时阅读了相关理论读物不下200种。”他发现,每种图书都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和出版理念,而新的理论读物也能打造自己独特的风格,如从大众传播度比较高的“比喻”出发,这个角度又创新又巧妙。

  “在编辑过程中,我们查阅了100多种权威著作,逐字逐句核对习近平总书记原著原文。”责任编辑潘凯介绍,除了文字,本书在设计呈现方面,也是经过反复打磨、精心雕琢,大到篇章设计、色彩搭配,小到字体字号、细节元素,累计调整不下100次,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封面初稿超过50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本质和出发点、极端重要性、基本形势、重要原则、任务目标等问题做出了系统而深刻的阐述。

  今年4月份,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再次强调:“坚持以党内教育引导和带动全社会的学习,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对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认同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提出的新要求。那么,如何检验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达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强调的是意识形态建设的效果导向。我们搞理论宣传,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特别注意传播的效果。不过,实现社会效益,实现有效传播,不是一句空话,需要经济效益来检验。人民愿意花钱去接受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有效宣传,没有经济效益的社会效益等于没有效益。”钟君介绍,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产品《马克思靠谱》就进行了有益尝试,图书销量超过百万册,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在创新讲述方式、话语表达、传播形式上,《治大国若烹小鲜:引领新时代的36个妙喻》无疑又是在打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的新模式上的一次探索与尝试。

  后续,《治大国若烹小鲜》还会持续更新,适应碎片化、即时化、形象化的阅览习惯,在细水长流中持续生产接地气、形式潮、不枯燥的理论产品,把受众的眼球吸引过来,让寻常百姓自动、自愿、自觉地感受真理和思想的力量。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