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下基层,如何改变医疗生态?

   洪国保在手术中。(受访者供图)

  博士医生,他们有着系统、全面的医学知识,又在临床、科研上有足够专业的技能,是医师群体中的“凤毛麟角”。在医疗资源集中的区域,三甲医院中不乏博士医生的“身影”,这一现象的另一面,是基层医疗机构高层次医疗人才的“喊渴”。  尽管经济富庶,但在珠三角腹地的“制造业大区”佛山市顺德区,医疗水平仍与周边一些区域有差距。而看到“症结”所在的顺德,近年来,通过“政校合作”及“砸资源”引才,引入一批“高层次卫生人才”,其中就包含了一批医学博士,这让一些镇街医院享受到了人才“利好”。  到基层去的博士医生,为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吹起怎样的“新风”,他们遇到更大的挑战又是什么?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子宁  入职初期心中有落差  推动科室“起死回生”  如今,当一部分医学博士“挤破头”盼获得一张三甲医院“入场券”时,另一部分医学博士则反行其道,选择了另一条路——到基层医院去,医学博士洪国保就是其中的一位。  两年前,正值前东家佛山市南海区一三甲医院搬迁时,洪国保萌生了一个“换一份工作”的想法。  “一是搬迁后,自家离工作地更远了;二是想换一个环境,寻求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去实践,能多担一些责任,让自己更有独当一面的能力。”随即,洪国保尝试在一求职平台上发出了简历,并被一猎头“相中”。在第三方的“牵线”下,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的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顺德区第二人民医院)得以接触到他。仅一次面试,洪国保就得到了该院抛出的“橄榄枝”。对比之前其所在的单位,该院并非是一家三甲医院,仅是一家正在谋求发展的镇街一级医院。然而,洪国保最终却与其“双向奔赴”。  作为一名肾内科专家,洪国保来到了该院的肾内风湿免疫科工作,这是该院于2019年成立的一个新科室。而入了医院的门后,现实还是让洪国保心中产生了一定的落差感。  “科室的基础实在太薄弱。”洪国保回忆称,自己初来乍到,所看到的科室:一是人手薄弱,团队仅有数名医生,且结构不完善,面临“老龄化”挑战;二是业务量处于低位,由于服务跟不上,病人不断流失。  在获取医院充分信任下,洪国保成为科室的学科带头人、“领头羊”。随后,洪国保就开始对科室进行刮骨疗伤的“大改造”。“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进行业务变革。”  洪国保介绍,接手科室后,自己首要任务就是促进科室改善服务态度,特别是培养、优化科室服务意识,尽量留住“家门口”的病患。洪国保以身作则,主动加班,还通过科室经费调整,为加班的医生增补贴。在洪国保的潜移默化之下,科室团队慢慢和其进行了成功磨合,也留住了更多的病患。  博士医生的到来,也把一批治疗新技术带到了医院。近年来,该院在肾小球疾病诊疗技术上实现突破。另外,过去一年多来,该科室开展约有十项新技术,手术量实现一个大幅度的提升。据洪国保提供一份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在自己及科室团队的努力之下,科室总业务量增长40%,其中住院病人量增长达4倍之多。“现在,我们的市民对我们更放心了。”  博士医生带来新能量  高精尖手术不用请“外援”  暨大附属顺德医院(顺德区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同时是一名医学博士的孟晶告诉记者,选择基层医院作为事业的又一“落脚点”,自己“并不后悔”。  孟晶告诉记者称, 此前,自己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出站后,便一直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眼科工作。在顺德区政府医改创新推行“政校合作”办医模式后,孟晶有了来顺德发展的机遇。  “当时,从暨大附属第一医院选派来顺德医院的陈玉兵院长找到了我,告诉我说,顺德医院眼科急需一个‘领头羊’,需要顶尖人才扶一把。”孟晶回忆称,经过了一番认真思考,通过“政校合作”的框架,自己最终选择来到了顺德,来到了容桂。  有了医学博士的加盟,让该院增添了做大做强眼科的信心。据悉,该院甚至不惜“重金”,添置了一批高精尖的医疗设备,包括一台十分珍贵的飞秒手术设备。  “医院虽不大,但要获得市民和病患的认可,关键还是靠你的医技。”孟晶称,自己来到顺德后,发现这里患有老年性白内障、眼底病等疾病人群数量并不在少数。随着科室设备完善,让孟晶和她的团队得以“大展身手”,不仅手术量不断上升,该院眼科的知名度还在周边区域进一步打响。“找我做手术的人越来越多,还有不少从其他城市过来的,我得到了市民的认可。”  在该院,孟晶还曾作为主刀,为一名93岁高龄且一只眼睛失明的阿婆,在全麻下行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最终让其恢复视力光明。  “过去我们眼科不能完成的手术,现在可以完成了。”孟晶告诉记者称,过去科室一些不能做的手术,需要外地请医生来做,现在自己来了之后,医院不用再请“外援”,市民也不用再等待较长的约定时间,在“家门口”就能做上手术、做好手术。“这是科室发展带来的一个巨大的变化。”  博士医生所带来的能量不仅于此。据悉,孟晶的到来,还带动了科室整体教研水平的提升。“在顺德,我还有教研机会,可以将我所掌握的一些临床专业,教给基层医院的医生们。”孟晶称,一些无法长期去大城市进修的医师们,自己可以“带起来”,通过“手把手”的传帮带,提升科室医师的水平和能力。“从广州到顺德,从大城市到镇街一级,我觉得自己‘教’的责任和能力没有被耽误。”孟晶说。  关注:“撒网”引才,镇街医院享受“利好”  近年来,通过“政校合作”或“砸资源”引才,顺德引入了“高层次卫生人才”,其中就包含了一批医学博士,这让部分镇街医院享受到了人才“利好”。通过“政校合作”,一些镇街医院搭上了知名高校的“东风”,平台大了、资源多了,自然成了引来“金凤凰”的“好巢”。据悉,当前除北滘医院,顺德其余镇街医院皆为“政校合作”覆盖医院。  在这一背景下,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龙江医院)(属镇街一级医院)就成功引入了2名医学博士,担任医院相关科室要职。同样,依托“政校合作”“院院合作”,一批又一批来自广州的博士名医来到顺德,这群被称作“候鸟医生”的群体,带来先进地区医疗理念和技术,或任医院核心管理岗位,或参与顺德医院科室、学科建设,将资源进一步下沉到基层,进而发挥重要作用。  “过去几年来,顺德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快速集聚。”顺德区卫健局一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年来,顺德没少“砸资源”引育名医,目的是为了区域卫生事业发展有一个人才保障。而这些工作,也让一些镇街医院受益。  一是“真金白银”的投入。记者从顺德区卫健局获悉,为揽到优才,在政策上,该区持续开展顺德区“高层次卫生人才”认定和补贴工作。截至目前,经确认为顺德区“高层次卫生人才”达3628人,其中30人为“顺德区医学领军人才”;还引进高端人才199人,高端团队51个,其中不乏多个博士学历人才,一些人才、团队“外溢”到镇街的基层医疗机构。  二是给予人才足够认可。此前,顺德区印发《领航计划——佛山市顺德区医学骨干人才培养工作方案》,通过申报、评审、公示等环节,评选出60名医学骨干人才,着力培养成为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在重大疾病防治、疑难重症救治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水平,医教研成绩突出的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  据悉,为更好地招揽人才,顺德区今年开展了顺德区卫生健康系统人才招引活动(春季东北线),并通过直播带岗、“空中双选会”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纳全国优秀医药卫生人才。据该局介绍称,此次引才活动中,共计收到简历750份,签署意向书115份,其中4名博士研究生、85名硕士研究生、26名本科生。  焦点  一、基层需要怎样的博士医生?  通过经验丰富的管理能力,让科室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通过专业而全面的临床、科研上的能力,带动科室医教研发展。博士医生的到来,一定程度上搅活了基层医院的一池“春水”。以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顺德区龙江医院)为例,随着博士医生的到来,让这所镇街医院,在科研工作上实现前所未有的突破。  去年,该院引入的博士医生王涛,以通讯作者身份在中科院一区(男科学小类)国际期刊《World Journal of Mens Health》上,发表专题论文。该院称,这一论文是龙江镇医疗卫生领域目前影响因子最高分数的国际学术论文,也是龙江镇“健共体”改革后首发的第一篇SCI论文。“这是龙江镇医学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取得重要的阶段性突破。”该镇如是评价这一论文的发表。  “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值得关注的是,事实上,基层医疗也需要立足实际做好科研。作为基层医疗单元,区域多发病、常见病怎么防?如何“因地制宜”制定防治举措,同样需要高层次人才进行深度调研。  另一种声音则是,基层医疗机构肩负分级诊疗服务、慢病管理、健康教育、保健康复及公共卫生服务等职能,对于“到基层去”的博士医生等高层次人才,人们对他们的期盼,更多的是通过其能力带动基层医院科室水平提升,并非是纯粹的科研。  一言以蔽之,那些“看起来很美”的博士医生,并不是基层医院的“刚需”所在。  一佛山当地镇街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称,为了“冲刺”更高级别的医院,有医院定向招聘无临床经验的医学博士。“这些高层次人才更多的是攻坚一些科研奖项,医院要提升级别,一定程度上对人才比例、人才质量和一些科研奖项的数量有严格要求。”该负责人和记者介绍说。  当前,顺德区正探索“健共体(健康共同体)”模式以提升区域医疗水平,通过整合不同医疗机构的资源,实现“强基层”这一目标。  而在这一背景下,对于“基层需要怎样的博士医生”的议题,市民与一些医疗机构负责人都有这么一个共识,当下更盼通过医卫高层次人才,让更多好技术、好方法“沉下来”,让基层医疗水平快速、显著提升。  二、基层如何留住更多博士医生?  作为医师群体中的“凤毛麟角”,到基层去的博士医生所带来的正向意义是巨大的。  然而,如何留住这些高层次的医卫人才,也是基层医疗机构乃至一个地区医联体思考的问题。  暨大附属顺德医院(顺德区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孟晶告诉记者称,作为一名医学博士,自己选择非一线城市的镇街医院作为“舞台”,施展自己事业的“拳脚”,关键是看到了医院的“平台效益”。孟晶表示,在广东医改“强基层”目标下,未来镇街医院有更多的上升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政校合作”的框架下,这些人才都能实现多点执业,施展能力的“舞台”十分之大。  但是,尽管依托近年来的“政校合作”“院院合作”,提供人才事业发展的“台子”搭起来了,但能否“留住人”,关键还是看能否持续给予人才生存及发展所需要的资源。  事实上,顺德也在投入资源加大吸引、留住一批医卫高层次人才。“截至目前,顺德区已累计发放高层次卫生人才补贴超1.4亿元。”顺德区卫健局负责人称。  “不仅是待遇,在服务上,顺德也继续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协助为高层次人才在落户、子女教育、安居保障等方面提供便利,提升人才的归属感。”该局负责人介绍称,为让医卫类高层次人才安心留顺德工作,目前顺德已累计向区内这一类高层次人才提供了247套高层次人才专卖房,给足诚意。  一名基层医院负责人指出,尽管当前对于这一类人才有补贴,有待遇支持,但倾斜到镇街的资源并不是太多,主要集中在区域三甲医院。“事实上,一些来到镇街医院或者其他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卫高层次人才,因为待遇问题,仍选择用‘双脚’投票。”该负责人表示,基层医疗机构更需要政策、资金的扶持,让更优质的人才及技术“沉下来”、“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