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一等奖+金奖!华科大学子拿下!

  近日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

  创新设计竞赛决赛圆满落幕

  华科大学子在比赛中表现优异——

  生命学院6个团队项目

  进入现场决赛

  摘得全国一等奖2项

  二等奖4项

  此外学校还有7支队伍荣获三等奖

  华科大荣获“优秀组织奖”

  参赛成绩再创历史新高

  而在近期举行的

  第二届合成生物学竞赛?创新赛中

  生命学院学子同样满载而归

  再次斩获大赛金奖

  一起来看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

  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

  

  图为参加决赛的华科大项目团队合影

  

  图为华科大参赛项目领队(右5)领取优秀组织奖

  由蔡超副教授指导,郭安欣、沈瑞、吴春阳等学子完成的“基于ANC耳机声学传感的可穿戴心音检测系统”项目;胡军教授指导,陈雪、宋成、吴美婵等学子完成的“工程化益生菌肿瘤原位药物合成增强光热联合免疫治疗”项目荣获一等奖。

  由刘笔锋教授指导,李顺基、刘景轩、章英等学子完成的“基于离心式微流控技术的高通量酶联免疫分析系统”项目;邱武教授指导,李锦鹏、黄彦玮、王杨婷婷等学子完成的“基于深度学习的CT增强影像侧枝循环自动评分”项目;丁明跃教授指导,张以祥、申伯阳、王昊等学子完成的“乳腺UCT图像识别”项目;王植炜副教授指导,邱天、谢高翔、张嘉乐等学子完成的“穿戴式心电图ST段改变的识别”项目荣获二等奖。

  

  图为华科大一等奖项目代表(左6)上台领奖

  

  图为华科大一等奖项目代表(左4)上台领奖

  

  图为华科大二等奖项目团队

  一起来了解

  华科大荣获一等奖的项目——

  

  项目名称:“基于ANC耳机声学传感的可穿戴心音检测系统”

  指导教师:蔡超

  参赛队员:郭安欣、沈瑞、吴春阳

  项目简介:该项目开发了一种基于降噪耳机的心音检测系统。所有的信号处理都集中在一块能与耳机相连的小型单片机上,并编写了手机端软件,利用人体传导、人耳共振特性与身体不对称性完成采集,使得人们在日常佩戴耳机时便能够完成对心音的检测与特征提取。

  

  项目名称:“工程化益生菌肿瘤原位药物合成增强光热联合免疫治疗”

  指导教师:胡军

  参赛队员:陈雪、宋成、吴美婵

  项目简介:该项目使用大肠杆菌Nissle 1917(EcN),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后可转变成工程化益生菌,该工程菌在靶向定植肿瘤后,可由外部光照启动光热治疗剂黑色素的肿瘤原位可控合成,实现肿瘤局部药物放大,实现益生菌介导的光热协同增强免疫治疗。

  在这次大赛中

  许多同学收获颇丰、感想良多

  指导老师们也对参赛同学表现

  作出了很高的评价

  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参赛心得——

  一等奖项目“工程化益生菌肿瘤原位药物合成增强光热联合免疫治疗”参赛队员、学生代表宋成:竞赛需要的不仅是创新有竞争力的项目,还有团队成员的密切配合,以及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其中每一环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感谢在竞赛全过程中贡献力量的各位老师和同门。竞赛并不一帆风顺,庆幸的是我们坚持了下去,并且最后收获了很多、成长了很多。

  一等奖项目“基于ANC耳机声学传感的可穿戴心音检测系统”参赛队员、学生代表郭安欣:一路走来,非常感谢指导老师蔡超老师的辛勤教导,占老师、田老师等老师的建议与支持,也非常感谢队友们的共同拼搏,这是一段十分宝贵的经验与回忆。在未来,我们会继续深化与改进我们的项目,不骄不躁,努力做得更好。

  二等奖项目“基于离心式微流控技术的高通量酶联免疫分析系统”参赛队员、学生代表李顺基: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采用双盲评审原则,代表着公平公正,获得二等奖是对我们努力的认可,同时也是对我们未来发展的鞭策。对于我们全体队员来说,这一荣誉的背后,是我们团队共同的汗水。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不断完善方案,探索创新。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将继续发挥团队优势,为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等奖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CT增强影像侧枝循环自动评分”参赛队员、学生代表李锦鹏:这段比赛经历不仅提高了我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培养了我们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医学工程作为前沿交叉学科,需要我们融汇医学、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在比赛过程中我们不断学习,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专业特色,并深刻感受到了这个领域的广阔前景与使命。感谢这一路以来帮助过我们的老师同学,努力终有收获。

  二等奖项目“乳腺UCT图像识别”参赛队员、学生代表张以祥:准备比赛的时间里我与队友各司其职,与同学们通力合作,不断克服着项目中遇到的困难。从开始的选题到一步步完成目标,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不断地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工科的学生,我们需要通过实践来积累经验,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全国二等奖项目“穿戴式心电图ST段改变的识别”参赛队员、学生代表邱天:此次生医工比赛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经历。在几乎没有科研经历的情况下,我们历经了初期的代码难题,中期的数据集更改到最后的决赛答辩,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十分感谢指导老师为我们指明解题思路,感谢师兄为我们一行行地检查代码,更要感谢我的队友们各司其职,面临各种困难坚持到了最后。本次比赛也让我了解了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为今后的科研之路奠定基石。

  一等奖项目“工程化益生菌肿瘤原位药物合成增强光热联合免疫治疗”指导老师胡军:参加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讲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结合我们前期的研究成果和大赛对作品的要求,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了方案规划、实验设计和成果汇报,展现了华科大生医工学子不俗的实力。

  一等奖项目“基于ANC耳机声学传感的可穿戴心音检测系统”指导老师蔡超:在这个项目中,我们致力于探索生物医学工程的前沿技术和应用,希望能够为医学领域的发展作出贡献。团队成员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团结合作,成功地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并将创新的想法转化为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个成就离不开学校对科研创新的支持和培养,以及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和鼓励。未来,希望队员们继续保持对于科学创新和工程实践的热情,并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据悉,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是在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倡导下,从2014年开始举办的全国性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旨在推动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的发展,促进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进步,提升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本次赛事的参与高校达160所,总报名人数达到5000余人,有效作品数量1536项,实际参赛人数达到4300余人,大赛规模创历史新高。

  第二届合成生物学竞赛?创新赛

  

  图为华科大团队HUST-China获得创新赛大奖

  8月5日,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合成生物学分会主办的第二届合成生物学竞赛·创新赛决赛在深圳落幕。本次大赛旨在鼓励合成生物领域的新青年探索科技前沿、突破学科边界,共话发展、共创未来,汇集了全国48所大学80支队伍进行激烈角逐。

  华科大生命学院本科生科创团队HUST-China斩获多项大奖。团队已于去年斩获大赛金奖。去年比赛结束后,团队总结经验教训,马上投入新一轮的项目准备,持续保持备赛强度,更加仔细准备答辩材料。经过团队共同努力,今年团队不仅再次斩获大赛金奖,还斩获了创新赛大奖(全场得分第一)和最佳答辩奖(全场唯一)。

  

  图为HUST-China团队现场合影

  项目名称:《基于大肠杆菌的稀土元素富集回收系统》

  指导教师:闫云君、解晓慢、周钰

  团队成员:吴越、文幸仪、古戴宁、隋远涵、李志超、郑达、陈芸笛、陈栩然、李佳翼、吴圣标、章茜媛、孙成宇、祝瑞、李骏烨、吕少珩

  项目简介:该系统是一种对稀土元素具有高吸附率的生物工具。基于合成生物学的原理,通过人工设计改造大肠杆菌,使其可以高效彻底富集回收废水中的稀土离子,实现稀土废水的无害化和再利用,在净化环境的同时也回收了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据悉,华科大生命学院联合启明学院,依托生命科学与技术大学生创新基地建设iGEM竞赛团队(HUST-China),这支队伍已走过10余年的光阴。团队最初旨在参加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iGEM)并多次摘得国际金奖和单项最佳提名奖,为提升项目竞争力和队员创新创业能力,团队还陆续参与了合成生物学竞赛等学科竞赛,以及国创年会、互联网+和挑战杯等双创竞赛,多次获得大赛金奖等优异成绩。同时团队还以全本科生身份为作者在《BMC Biology》《ACS Synthetic Biology》《Acta Biomaterialia》等国际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学院通过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创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与世界优秀生命学子交流学习,使创新基地成为本科生提升能力素养和拓展学术视野的乐园。

  为获奖的HUSTer点赞!

  未来,期待更多华科大人

  创优争先

  在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

  编辑:高翔、李芊芊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