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央企社招出现回避条款,确实该把“举贤不避亲”扔进故纸堆了

  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2023年8月1日至8月20日期间,国务院国资委官方微信“国资小新”连续发布了近30家央企的社招公告。其中,不止一家央企专门对“回避近亲属”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有不设限的央企相关负责人表示,举贤不避亲,主要还是看前来应聘的本人,自身条件是否过硬。(据8月20日经济观察报)

  QQ图片20230821102644.png此前,多地烟草系统招聘明确有“回避条款”

  从这些央企的招聘来看,“回避条款”的执行力度各有不同。比如,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直属企业发布招聘通告时,表示“应聘人员报考岗位符合任职回避原则”;国家电投所属中国电能,以及华能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表示,有夫妻、本人或配偶直系血亲在所报单位工作的,或有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近姻亲关系在招聘需求部门工作的,不得报名参加所在单位招聘。

  有的央企只是对岗位设限,有的央企就是一刀切。我们注意到,有建筑类企业称:车间里都是按计件工资干活,不存在权力交换,所以我们不做招聘上的回避要求,车间内的夫妻、父子关系特别多。

  这就表明,这些央企在执行国家有关规定时,都是因地制宜开展招聘工作,既要保障用人公平公正,同时兼顾企业的现实发展需求。

  以往,人们认为企业“近亲繁殖”只会造成用工不公平,成为某些人的“家天下”,一些待遇好的单位,企业有可能利用职权,为子女或亲属谋利益。实际上,这只是“近亲繁殖”的一个危害,更大的危害是让企业发展存在风险。

  报道中称,某央企内部的下属三级单位,有一对夫妻曾分别在采购和财务岗位任职,一个人负责买东西,另一个人负责支付货款,最终夫妻俩里应外合,把钱支付出去采购虚假的东西,被发现后潜逃外地,最终被公安系统抓获。

  就是说,危害企业发展,造成国家利益和员工利益受损,这是回避条款执行的重要因素。内部人士的“举贤不避亲”的说法,就可能模糊关键之处,误导公众。

  现实中,不排除央企干部职工的家属有“贤才”,如果聘用他们,可能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客观来说,众多央企家大业大,不存在缺一个人就不能发展的事情。天下贤才那么多,为什么非要用企业干部职工的亲属?如果真是贤才,天下企业那么多,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去别处就业,还可以少些瓜田李下的嫌疑。

  上述央企“回避条款”一个核心要素就是,不留暗箱操作、利益交换的空间。管的就是关键岗位、关键部门甚至一些关键公司。

  从制度化上杜绝“近亲繁殖”,不可能做到绝对公平,“回避条款”受到了公众的普遍欢迎,就是给了大家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央企招录员工,就是要在“回避”条款上精准发力,杜绝用人用工上的腐败和企业发展风险,不能让“举贤不避亲”成为破坏“回避原则”的借口。哪怕是不设限的央企或央企岗位,“举贤不避亲”的说法也要慎用,以保障企业用工的正常有序。

  严格说来,“举贤不避亲”的说法,是历史时期社会管理条件不充分的结果,核心是“人治”。现在都讲“法治”,作为央企,有更公平的招录程序和规范,足够满足企业发展所需。对央企而言,所谓的“举贤不避亲”该扔进故纸堆了。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