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发布,亮点多多

  

  8月23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由上海市交通委牵头,会同江苏省交通厅、浙江省交通厅共同组织编制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已正式发布,示范区将重点完善轨道交通、道路交通、特色交通、客货运枢纽等四大交通系统,构建起交通空间协调新格局,并将着重打造绿色智慧交通,创新交通协同治理模式。

  在轨道交通方面,以干线铁路、城际(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多层次、网络化的轨道交通系统,满足示范区对内对外多种出行需求。在沪昆高铁、沪昆铁路、沪苏湖铁路、通苏嘉甬铁路等国家干线铁路主骨架的基础上,重点补强城际(市域)铁路网络,规划如通苏湖城际铁路、上海示范区线、水乡旅游线、嘉善至西塘线等城际轨道交通线路。

  道路交通方面,以提升路网连通性和一体化水平为导向,落实“四横五纵”的高速公路骨架,加快构建“两横三纵”快速路系统,持续推进美丽乡村道路建设;切实保障慢行网络连续性和功能性,预计到2035年,示范区内独立路权的自行车道总长将达到3000公里左右。

  同时,构建区域级、城市级、社区级三级慢行绿道系统,依托骨干河道和重要湖荡构建舒适宜游的蓝道系统,结合太湖、淀山湖、太浦河等河湖水系构建区域风景道体系,打造“慢游”交通网络,形成示范区的特色交通。并发挥虹桥枢纽核心门户功能,构建空间融合、站城一体的客运枢纽布局,打造“外集内配”的货运枢纽和城市多级配送体系。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主任于福林表示,引导示范区交通从后发走向先导是本次规划的重点,除了增强示范区与长三角主要城市的联系,也将提升示范区主要城镇簇群与周边城市的联系。目前,上海示范区线、嘉善至西塘线、上海17号线西延伸已开工,建成后将支撑实现水乡客厅至虹桥枢纽35分钟可达、至浦东机场70分钟可达。同时,持续优化示范区内部的交通联系,在青浦新城、吴江城区、嘉善城区以及主要镇区,构建“窄路密网、开放街区”的道路布局,预计2035年示范区城镇开发边界内全路网密度将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在青浦、吴江、嘉善、盛泽、先行启动区等内部布局若干条主要中低运量轨道(或公交)线路,服务主要客流走廊。通过对示范区交通体系的完善,将极大提升示范区对外交通联系效率和互联互通水平。

  责任编辑 邓清元

  文字 李继成

  来源 浦东发布

  上观号作者:浦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