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四敢”·打好“六仗”75|湘潭市优化营商环境协调事务中心:以作风之变创营商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28日讯(通讯员 杨阳 张雅娟 程逸飞)优化营商环境,党员干部是决定性力量,作风是关键性因素。今年以来,市优化营商环境协调事务中心(以下简称市优商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作风建设,促进作风转变,让清正廉洁成为风尚、让公平正义成为准则、让真抓实干成为主流,真正把作风建设的成效体现在发展环境的优化上。

  严管厚爱,筑牢思想防线

  教育是加强作风建设的基础,在纯洁党员干部思想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湘潭市优商中心坚持正向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通过组织领导带头讲廉洁党课、前往廉政教育基地现场接受教育、廉政谈话等方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政绩观,筑牢腐化堕落思想防线,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落实经常性监督提醒制度。在元旦、春节、五一、端午等重要节点,市优商中心向党员干部推送廉洁过节信息及典型案例通报,早打招呼、早提醒,严防节日腐败。每季度组织领导班子与分管的干部职工谈心谈话、咬耳扯袖,关键时间节点开展集体廉政谈话。

  强化廉政风险防控。中心班子成员带头对各工作岗位开展党风廉政风险研判排查及监督,建立《廉政风险点排查表》,不断强化常态化、近距离、可视化的日常监督,坚持抓早抓小、防控为先。

  以身边人、身边事警示人、教育人。与市纪委联合发文通报营商环境反面典型案例3个。学习《湘潭市严肃查处一起顶风违规收受红包礼金问题》等典型案例通报,组织中心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签订承诺书。

  改革创新,提升服务效能

  优化营商环境,必须将服务企业项目放在工作首位,一切围绕企业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市优商中心坚持把高质量服务企业作为检验作风建设成效的试金石,监督规范公权力运行,打造让企业舒心、省心、顺心、安心、暖心的营商环境。

  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企业服务的核心要求。今年,市优商中心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聚焦打造“价值莲城”品牌,吸收借鉴一流标杆城市经验做法,组织全市各县(市)区、园区和市直部门共梳理出26项特色亮点工作作为优化目标,集中发布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揭榜竞优”清单,推动流程再造、服务再优、时间再缩、成本再降,让企业群众办事更便利、更公平、不求人。

  服务好不好、环境优不优,企业的感触最深,最有发言权。围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市优商中心不断拓宽营商环境监督渠道,选聘150余名省市级营商环境监督测评员和“市民之家”特邀监督员,定期对营商环境及部门履职服务情况、纪律作风、执纪执法等行为开展监督评价,充分发挥监测点和监督员的“探头”作用,以评促改,以评促优。同时,深入调研走访省市级营商环境监测点企业,全力提供“母亲式”服务、全链条保障,摸排解决问题,持续净化企业发展土壤。

  攻坚克难,打通服务堵点

  连日来,市优商中心主要负责人带队开展“走找想促”和“心连心走基层、面对面解难题”活动,深入各县(市)区、园区企业走访调研,广泛征集企业意见建议,仔细倾听企业呼声,耐心回应企业问题,进一步找准营商环境痛点、堵点,并梳理形成问题清单,集中研判、分类处置、分层落实,帮助企业更好地纾困解难。

  这是市优商中心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主动出击,精准对接,实打实为企业解难题,助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务实举措之一。

  为更好更快地回应企业诉求,市优商中心完善“亲商管家”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清单管理,为企业提供“管家式”服务。上半年,“亲商管家”服务平台已受理经营主体诉求116件,办结86件,有效解决了获得用水用电用气、项目审批、执行合同等问题,诉求办理满意度均在98%以上。

  同时,市优商中心直击痛点、直面难点,与市纪委、市委巡察办、市广播电视台制作营商环境专题片,并联合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对专题片所涉问题开展专项督查,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的纪律监督保障,推动问题整改销号。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