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户外运动产业,深化文体旅融合发展

  体育与文化、旅游具有天然融合发展的独特优势,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广,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大型群众参与型体育赛事活动对吸引客流、带动文体旅消费的效应得到充分彰显。

  几年来,体育总局会同文化和旅游部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路径,先后推出了两批61个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两批19个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165条春节、国庆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按照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体育总局于7月下旬印发了《关于恢复和扩大体育消费的工作方案》,从加大优质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丰富体育消费场景、夯实体育消费基础三个维度,提出深化消费试点示范、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等16条具体措施。下一步,体育总局将拓展工作思路、加强部门联动,大力发展户外运动产业,深化体旅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快恢复和扩大体育消费。

  将围绕丰富体育消费场景,进一步完善体育旅游设施建设。一是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导、示范和撬动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继续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落实《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支持滑雪场、山地户外营地、航空飞行营地、汽车自驾运动营地、运动船艇码头等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二是统筹利用多方资金渠道,持续开展“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活动,不断改善体育旅游消费的场地设施条件。

  将围绕改善体育消费体验,进一步丰富文化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一是积极开展促消费活动。我们将会同文化和旅游部以“跟着赛事去旅行”为主题,结合杭州亚运会、广西学青会、内蒙古冬运会等重大赛事以及精品赛事、民族特色体育赛事,组织开展促消费系列活动,进一步引导和促进文化、体育、旅游消费。二是主动打造供需对接平台。今年10月下旬,中华全国总会、云南省人民政府将在云南大理举办首届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组织系列论坛研讨、赛事活动、展览展示、体验互动、洽商对接活动,以及嘉年华、户外电影展映等,推出一批精品骑行线路、徒步线路、汽车自驾运动游线路及全新户外运动消费场景。三是鼓励市场主体因地制宜加大创新力度,促进体育与文化、康养、科技等行业融合互动,创新新业态、培育新产品。

  将围绕促进体育消费升级,进一步培育文化体育旅游品牌。一是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持续发布国庆、春节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发挥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的作用,引导培育一批原创性强、影响力大、融合度高的体育旅游品牌。二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及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等各类展会平台,开展优质文体旅融合产品的宣传推广。三是持续加强体育旅游场地设施、产品、管理和服务等标准的制修订,增品种、提品质、塑品牌,不断提升文化体育旅游产品质量。

  将围绕夯实体育消费基础,进一步加强体育消费习惯培育、人才培养和消费统计等工作。一是支持体育场馆开展各类体育培训体验活动,培育居民体育消费习惯。二是研制体育强国建设人才规划,建立现代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政府一学校一社会一市场”多方协同治理体系。加强“校地、校企、校产”合作,推动产业需求侧与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紧密对接,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体育旅游专业、加大招生力度,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三是加强体育消费统计,总结推广赛事活动拉动体育消费的统计方法,研究建立全国赛事活动拉动体育消费的统计监测机制。

  下一步,国家体育总局将进一步密切与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的合作,研制文件、谋划活动、培育品牌、搭建平台,更好地为地方政府和广大市场主体服务。希望通过交流活动进一步开拓思路、汇集智慧、凝聚共识、共谋发展,深入推动文体旅融合迈上新台阶,不断放大体育赛事活动的引流效应,多业态融合、多场景打造,进一步引导和促进体育及相关消费,为体育强国建设,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向往,为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