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观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好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研究阐释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的基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全面理解、深入研究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挖掘和阐发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只有研究阐释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才能增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自觉,更好延续文化基因,凝聚民族精神,展现文化魅力。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这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历经沧桑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传承着历史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我们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抢救保护濒危文物,实施馆藏文物修复计划,加强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实施国家古籍保护工程,完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定制度,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等。要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文化说话,让人们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彰显时代价值。

  做到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这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的现实要求。与当代文化相适应,最主要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要把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与赓续红色文化相结合,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滋养。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城市文化、乡村文化、企业文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最主要的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激发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真正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嵌入百姓生活。通过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传播出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

  切实融入教育和文化生产创作。这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动学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文化实践活动,通过挖掘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吸引人们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市场需求和各地实际情况,通过加强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创新研究、品牌塑造等,大力发展和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加强文化生产创作,善于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推出一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永恒魅力。

  不断创新工作机制。这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的内在动力。一是创新宣传机制。综合运用各种载体,融通多媒体资源,创新表达方式,大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实施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作用。二是创新交流机制。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创新人文交流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三是创新协同机制。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相关领域和部门合作共建机制,整合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协同推进、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新格局。四是创新激励机制。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激励表彰制度,对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海内外杰出人士进行表彰奖励。五是创新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筹整合现有相关资金,制定和完善金融支持机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申文杰 作者系河北师范大学教授)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