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主官“流行”做这个

  炎炎夏日

  广东各地涌动一股“出访热”

  多地密集出动赴外访问团

  都由党政主官带队

  主要目的为经贸考察

  在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下,抱定开放发展对于稳定区域经济有着关键作用。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首次明确提出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则将“开放”明确为必须着力激活的“三大动力”之一。

  指向很明确:要实现新一轮发展,广东必须构建一个更加稳固紧密的外部经济纵深。

  开行“顶风船”

  各地选择在此时竞相出访,与广东当前特殊的内外形势紧密相关。

  其实从去年底以来,稳住外资外贸已经成为广东多次重要会议释放的“强信号”。

  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东突出的外向型经济特征。

  近年来广东对外贸易依存度保持在60%以上;与GDP的比重在2/3左右,与之相比,全国的比值仅在1/3左右;上半年外贸城市十强中,广东占得3席(依次是深圳、东莞、广州);去年实际利用外资额居全国各省(市、区)第二,约占全国15%。对广东而言,稳住全省经济大盘,外贸外资始终是至关重要的支柱。

  同时,必须看到,这也是后疫情时代广东维系正常对外经贸往来的主动作为。

  新冠疫情的冲击,让正常的国际交流陷入停顿,地方开展对外招商面临诸多掣肘。疫情防控有序放开后,各地市都有迫切需求修复乃至拓展对外经济联系,把“失去的3年赶回来”。

  正是基于此,从去年底开始,各地最先掀起一波以抢订单、拓市场为主要内容的“出海潮”。

  今夏这一波出访,实则是对外交流“开闸”之后外访“反弹”的延续:今年广东将组织242场“粤贸全球”境外展,展览类别涵盖全省主要产业门类,带动“千团万企”出海拓市场,并对企业境外参展给予资助。

  更关键的是,外部环境不容乐观。

  疫情重创后,世界经济持续疲软,商品消费复苏缓慢,外需走弱,各主要经济体对外贸易坠入下滑深渊:今年前5个月,欧盟同比下降2.1%,美国同比下降3.7%。今年上半年,韩国更是同比下降超10%。

  尽管全球经贸大气候正在变冷,但美国为维护自身霸权,胁迫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华大搞垄断打压、技术封锁,人为制造“脱钩断链”,企图围堵遏制中国发展,让本就趋弱的世界经济复苏“雪上加霜”。

  “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的三重压力中,需求问题更加突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常务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认为,广东开放程度较高、市场经济更活跃,受到的影响会更快、更直接,来自国际的资本、技术、人才等竞争压力也会变大。

  逆风逆水之下,广东针对性部署正在密集出台:打造一批万亿级、千亿级出口产业集群,建设六大进口基地,办好“粤贸全球”境外展会等等。

  对地市而言,自然需要以更加主动的“全面出击”,对冲负面不利影响,开好“顶风船”破浪而上。

  效果正在显现。

  广东外贸增速在7月实现转正;今年上半年,广东实际使用外资比全国增速高2.2个百分点,其中单6月实际外资环比增长1.4倍。

  造访“老朋友”

  随着各地高密度外访地推开,广东拓展对外经贸网络的攻略也变得清晰起来。

  5月8日召开的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九次全体会议提出,要深耕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深化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持续拓展“朋友圈”。

  从这一轮地市出访来看,广东经贸交往中的“老朋友”依然不可替代。

  其中佛山出访法国、德国、英国;湛江出访德国、瑞士;揭阳出访德国、挪威、英国;中山的出访目的地中则有日本。

  这些既是广东传统的出口目的地和进口来源地,也是重要的外资来源地。

  造访“老朋友”,扎牢更稳固的纽带,才能更好稳控外资外贸基底。

  除此之外,还另有一层深意:正在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的广东,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还要坚定与这些“老朋友”进行合作,吸收一切代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发展方向的先进前沿技术。

  例如,佛山市市长白涛率团在德国期间专程拜访代表性企业——克朗斯集团、西门子公司,鼓励前者在佛山食品饮料产业上扩大投资;希望与后者在医疗器械、氢能等新兴产业上开展合作。

  一些地市盯紧重点产业链“以商招商”,主打的是用足用好老朋友的“朋友圈”。

  同样率团访问德国的湛江市市长曾进泽,不仅在与巴斯夫欧洲公司执行董事会主席薄睦乐的会谈中,提及欢迎更多下游企业和合作伙伴来到湛江;还与罗姆集团、瓦克化学和ABB集团等世界知名化工、绿色能源、电气设备、农药化肥企业对接洽谈,力邀来湛投资。瞄准的就是湛江近年来逐渐起势的绿色石化、化工新材料、绿色农化等产业。

  可以发现,与老朋友的合作重心,各地始终是在强“三链”:

  做强产业链

  围绕战略性产业集群开展产业链招商,招引一批链主、“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企业,并大力开展总部招商,旨在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稳住供应链

  对战略性产业集群链主企业中的外资跨国企业,推动将总部、研发、先进制造等环节留在广东。

  嵌入创新链

  鼓励外资企业在粤设立研发中心,引进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深度参与全球创新链条。

  增添“新砝码”

  摆在各地外资外贸基本盘上的另一枚重要砝码,是以新马泰和印尼为代表的新兴市场。

  在此轮出访中,汕头、阳江、揭阳、云浮、潮州等都以东盟国家为目的地。

  加速崛起的产品外销新蓝海,也驱使着各地把目光更多投向东盟。

  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在出访印尼时提出,希望两地深入推进服装、玩具产业合作,让更多“汕品”走进印尼、走向世界;潮州市委书记何晓军在出访泰国期间不仅召开食品产业专题推介会,推销潮州食品,还专程走访参展亚洲世界食品博览会的潮州企业,勉励他们以美食文化为纽带,推动潮州品牌走向世界。

  同样借助外访加速“出海”的,还有广东正在快速成长的优势产业。这在海上风电产业上得到充分体现。

  表象之下,实则是基于市场选择的产业溢出逻辑:广东的沿海已形成全国产业链最完整、配套最齐全、规模最大的风电产业集群之一;而东盟是距离最近的海外市场,比如汕头正在打造的国际风电创新港,服务范围为2000公里,恰好能有效辐射东南亚地区。

  从需求侧来看,东盟的可再生能源消费正在快速增长:按照规划,2025年东盟可再生能源占比需提升至23%,而泰国、越南等国家的海上风能都极具开发潜力。这些都为广东海上风电产品、装备、技术、标准等“走出去”提供了先决条件。去年,产自阳江的海上风电机组就首次出口越南。

  另一片合作“蓝海”是迅速崛起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今年上半年,广东电动载人汽车出口猛增7倍,东盟是其中一个重要市场。

  在这些新动向的背后,各地正力求把经济触角伸得更远更深,再造发展空间新优势。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宝剑认为,上半年广东外贸承压而上,尤其是出口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新产品、新市场、新业态等三个“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把握“新焦点”

  颇有意思的是,在6个地市的出访中,都有新加坡,背后有什么门道?

  这首先要归结于粤新间热络的经贸往来。

  仅在6月底,广东在新加坡召开了两场高级别会议:广东-新加坡合作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中国(广东)-新加坡经贸合作交流会。顺畅的常态化磋商机制,有如强化经济联系的“催化剂”。去年两地贸易额同比增长21.3%,今年1-5月增速更是高达50.1%,占中国对新加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提升至22.8%。

  在东盟区域内部,新加坡则占据着经贸枢纽的特殊地位。

  事实上,新加坡已经成为广东企业进入东盟市场的重要跳板。华为、平安、微众银行、美的、文远知行、欢聚时代等一众广东知名企业均在新设立分支机构。

  更具吸引力的是新加坡的发展模式特别是产业发展上的先进经验。

  新加坡在改革开放后率先参与国内城市建设及产业发展,共同谋划建设了诸如苏州工业园、广州知识城、天津生态城等一批合作园区、经济功能区,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合作模式,因而对于许多地市打造产业集群、园区建设都有很强的借鉴价值。

  拓展外部经济纵深

  打开发展新天地

  广东坚定“走出去”

  定会为稳定区域经济作出贡献

  News

  原标题:《广东主官“流行”做这个》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