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推行中小学校优秀校长教师市域交流取得阶段性成果

  为持续做好中小学校教学人才的市域交流工作,8月25日下午,佛山市中小学校优秀校长教师市域交流2022学年总结暨2023学年动员大会在佛山市华英学校举行。

  据悉,2022年,为优化全市中小学校师资科学合理配置,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市教育局党组高度重视,做好统筹谋划,2022年7月印发《佛山市中小学优秀校长教师市域交流工作方案(试行)》,在摸底需求基础上,9月新学期选派首批100名优秀校长教师开展市域交流。其中指导型交流50人(含执行校长6人、指导型副校长11人、指导型学科教师33人),跟岗型交流50人(含跟岗型副校长13人、跟岗型学科教师37人)。参与交流的校长教师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经市区两级考核,2022学年参与市域交流工作的100名校长教师中96名被评为优秀等次。

  为提升佛山中小学校长教师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在教师专业发展、职称评审、职级晋升、评优评先、经费保障等方面制定了必要的具体激励保障措施。比如选派到相对薄弱学校开展指导型交流任教(职)期满1年并经考核优秀的校长教师,可在所聘岗位层级内提升一级岗位等级(已聘用在本岗位等级最高等级的除外),连续交流任教(职)期满3年并经考核优秀的校长教师,可在所聘岗位层级内再提升一级岗位等级;参评高级职称的教师,优先向具备到相对薄弱学校交流任教1年及以上经历并表现优良的教师倾斜;对参与跨区交流任教(职)连续工作满1个学期及以上的校长教师,按照每人每月2000元的标准安排专项经费等有力举措。

  “通过推动优秀校长教师交流到相对薄弱学校,相对薄弱学校培养有潜质的年轻校长教师到优质学校跟岗学习,逐步促进师资队伍的均衡配置。”市教育局副局长胡英表示,推行校长教师交流,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逐步实现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由“单位人”向“系统人”观念转变的重要举措,也是尽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之间教育发展差距的重要改革切口。

  首批中小学校优秀校长教师市域交流,突出市级统筹、五区协同,突出扶新、扶小、扶弱,增进了校际间合作,促进了教育系统融合,产生了“互惠”效应,打开了良好局面;实现了“鲶鱼效应”,推动了破壁破冰;带动了“链条效应”,形成了带动传导。推进优秀校长教师市域交流,得到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各区教育局和相关学校的大力配合,为交流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管雪对新一批市域交流校长教师提出,学习优秀学校的先进经验和先进理念,认真履行交流岗位职责,高质量完成交流任务,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现代化教育强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会议上,2022学年市域交流优秀校长教师代表分享经验和2023学年市域交流校长教师代表发言。“这次市域交流的起点较高。”禅城区环湖小学指导型副校长邓睿表示,在交流中接触到了不同地域、不同层面、不同文化的教师和学者,利用这个机会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和管理素养,丰富了自己的管理视野和教学经验。

  顺德区乐从镇沙滘初级中学执行校长彭志洪提出,一年来,以“创建品牌初中”为中心,以“安全与质量”为主线,实行“管理、课程和课堂”三种改革,立足“党建、‘双减’、硬件和软件”四种工程,实现“带团队树信心”“提设施优环境”“建联盟促发展”“整风气创品牌”“新布局新征程”五大目标。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正杰 实习生 孙浩云 通讯员 王蓉丹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李程校对 | 潘丽玲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