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贵州理工学院校长潘良明:不忘来时路 不负今朝景 不怠明日行

  贵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潘良明9月4日,在贵州理工学院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上,贵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潘良明以《不忘来时路 不负今朝景 不怠明日行》为题,寄语全体贵理工新生,进一步充实知识、进一步扩容朋友圈、进一步拓展眼界和见识,尽快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理想、追求,与师长、同辈在新起点、新舞台、新征程上一起肩负理工人的新使命,书写理工人的新篇章。“这个学期对于贵州理工学院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从今年8月起,我校全面进入贵安校址办学的新阶段。10年前,贵州理工学院顺应工业强省战略而生,我们接过工业强省的历史接力棒,秉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艰苦创业’的办学精神,克服一个又一个难题,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矢志培养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的新时代红色工程师,继承了65年前在蔡家关建设的贵州工学院的历史血脉。今天,我们乘着国家专门支持贵州发展的新国发2号文件的东风,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由于你们的到来,这种精神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潘良明说。开学典礼现场作为长辈和学长,潘良明提出了几点期望与新生共勉——知道来处,未来人生才有参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们身处“两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挑战与机遇并存,希望你们始终自觉对标先贤和先烈,校准人生航向,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总理学习,向历经380次失败、亲身试药,荣誉迟到40年的屠呦呦学习,主动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战略,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蓝图,将个人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为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贡献力量。把握当下,未来人生才有可期。希望你们既要树立远大理想,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脉搏,立志做胸怀家国的奋斗者,更要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在你们最能吃苦和奋斗的年龄,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新阶段的学习中,关注学术和工程前沿、把握学科趋势、开拓专业视野和专业之外的领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从获得好的绩点、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做好每次实验、参加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培养一个自己的特长、考取硕士研究生等一个个小目标做起,在“知行难而不辍”中,磨砺意志、锻造品质、淬炼素质。希望同学们在大学四年期间,除了专业书籍的阅读,更要广泛涉猎人文社科类的书籍,确保毕业前至少完整读完60本关于历史、社会、法律、管理、文学、艺术等等各类书籍,拒绝做“瘸腿的工程师”,真正让人文素养助力学术探索,开拓自己思维世界的视野,让艺术想象助力科技创新,让美的力量为你攀登科学巅峰插上另一只闪亮的翅膀。希望你们远离无效社交、拒绝与负能量者同行。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多参加体育运动、社团活动、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最终掌握一门特长。仰望未来,当下人生才有动力。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新时代赋予你们的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更有对你们成长为国之栋梁的无限期待。“路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希望大家始终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所需,夯实专业功底、探索专业前沿、开拓专业新方向,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以苦干实干担当时代重任。“同学们,人生就像是一条永不停歇的河流,每个人都公平地拥有过去、现在和未来。对于过去我们无法推翻重来,但沉淀的岁月可以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对于当下我们不能辜负,这是对自己人生最大的尊重;对于未来我们无法提前确定,但我们始终奔赴在迈向未来的路上。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希望你们不忘来时路、不负今朝景、不怠明日行,以无悔青春书写心中梦想。”潘良明说。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雨编辑 梁珍情二审 潘晓飞三审 岳振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