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姐姐每周带你学点心理学⑦丨“聚光灯效应”

  编者按

  心理健康与我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也是备受关注的话题。近日,由济宁市兖州区妇联、济宁市兖州区卫生健康局、济宁市兖州区民政局联合大众网兖州共同推出科普策划《兖姐姐每周带你学点心理学》正式上线。由相关专家围绕家庭教育、婚姻家庭关系和谐、心理健康教育等热点话题,为广大网友传递科学认知,提高系统引导。

  大众网记者 侯畅 王学城 通讯员 司怀凤 康媛媛 济宁报道

  《兖姐姐每周带你学点心理学》第七课由兖州区第六中学心理辅导教师胡敏给大家讲述“聚光灯效应”,希望大家从中有所思考和收获。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参加宴会时,你的衣服不小心沾上一块油渍,或者是掉了一颗扣子,这时候你感到特别难为情,觉得大家都在看你,你觉得自己成为了被人关注的焦点,恨不得马上把衣服换掉,这就是“聚光灯效应”,又称“焦点效应”,它是1999年心理学家季洛维奇和萨维斯基提出的概念。

  这两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试验,在试验中,他们要求一名学生穿上印有过气歌星头像的T恤,走进一间教室。研究人员先询问穿T恤的学生“你觉得有多少人注意到身上这件T恤?”再去问教室里其他人“你是否注意到T恤上的头像?”结果显示,穿T恤的学生觉得有5成以上的人都注意到他的衣服,但是针对其他人的调查,显示只有1成的同学看清楚了T恤上的图案。季洛维奇和萨维斯基由此推论:人们对于和自己有关的事物太过在乎,以为别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这就是聚光灯效应。

  英国心理专家艾玛·库克称,有两种情况最容易遭遇“聚光灯效应”,第一,在重大聚会之前,一个人会想像很多消极的、令自己尴尬的场景,搞得自己非常紧张;第二,人们本能的以自我为中心,关注自己多过关注他人,把自己的问题放到无限大,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当我们出丑时,总以为别人会注意到,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克服“聚光灯效应”的方法有哪些呢?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醒自己,别人的注意力并不在你身上。根据一项研究表明,人们对你的注意力只有你想的一半多。“聚光灯效应”只存在于你的头脑中,而非真实情况的反映;第二,我们可以尝试转移注意力,看看周围有什么人或物,观察一下周围的墙纸是什么颜色,别人都穿了什么等等;第三,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比如“没什么大不了的”“我紧张很正常,别人肯定也和我一样紧张。”第四,调节自己的呼吸,深呼吸或者做一些舒展身体的动作,可以更好地缓解我们紧张焦虑的情绪。

  当然,“聚光灯效应”并不是只有坏处,当我们不被注意时,我们会比较放松随意,这时候,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和易被我们忽视的小问题就会暴露出来,而在“聚光灯”之下,我们会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言行,改掉我们的坏习惯,这使得我们在公共场合表现的更加得体和有礼貌。总之,我们要从别人的眼光中跳出来,不要把精力放在揣测别人对我们的想法和评价上,希望每个人都更大胆,更自如,更舒展地去生活,去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