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羊城基层劳动关系和谐乐章

  今年以来,广东省广州市人社局通过党建引领,在城中村集中的镇街建设一批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园区和镇街,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建设,推进和谐劳动关系文化建设,促进城中村劳动关系更加和谐。

  培育创建 夯实和谐之基

  广州市将创建和谐企业工作作为就业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各区有重点地在城中村集中的镇街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园区、镇街建设,夯实城中村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基石。

  越秀区延伸和谐劳动关系宣传触角,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单位创建宣传进社卫”活动,在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巡回式”上门“破冰”行动,不断提升创建活动的关注度、认知度和参与度,激发社卫中心劳动关系和谐单位创建动力。目前,该区已有9家社卫中心完成劳动关系和谐单位创建。

  荔湾区各城中村集中的街道主动作为,通过短信通知、上门宣传、举办宣讲会等形式,广泛发动辖区内企业、园区参评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园区)。天河区大力推动城中村集中的街道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单位。增城区增江街城中村壹玖柒捌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培育园区,形成了文创孵化中心、发呆部落、游艇码头、生态农业等四大特色功能区。

  健全组织 提升调解能力

  今年以来,广州市持续完善城中村集中镇街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建设,培育了一批优秀基层调解组织。

  荔湾区通过规范调解制度、组织调解员培训、举办调解员经验分享交流活动等,促进城中村集中镇街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调解能力建设。南沙区集中调研了城中村集中的东涌镇、大岗镇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并在区内推广。

  广州市人社局深入海珠区中大纺织商圈周边区域,探索建立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广州市十三行商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于今年2月成立,配置了7名专兼职调解员。该调委会覆盖广州市十三行商会下属服装、面料、设计师、制衣、牛仔、电商、化妆品、茶叶等8个分会,涉及506家企业、约4万名员工。调委会设置了专门的接待场所和调解室,建立了劳动用工服务宣讲、劳动用工风险诊断、线上线下劳动争议调处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理念宣传等工作机制。自成立以来,协助商协会内企业开展协商个案4件,受理劳动争议调解申请4个,均已成功调解。

  此外,广州市还以建设市新业态用工保障联盟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为示范,推进新业态用工劳动权益保障。人社部门在位于海珠区凤阳街万达广场的广州首个“羊城红骑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综合服务中心内,设立了广州市新业态用工保障联盟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并开展工作。

  普法宣传 规范企业用工

  今年以来,广州市各区广泛在城中村开展和谐劳动关系政策宣讲活动。

  今年3月,海珠区人社局与区人民法院、区司法局凤阳司法所等单位联合深入凤阳街道城中村,组织村内业主或房东代表以及所涉中大纺织商圈各调委会调解员等,开展基层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业务培训。

  黄埔区人社局聚焦城中村拆迁后原有村集体所有的自建园区提质增效,积极开展“送法入园区”普法宣传活动。今年6月,他们到穗东街道联东U谷广州黄埔科技总部港园区,为园内25家企业的高管、HR授课,围绕劳动法基础知识、企业规章制度中的风险管理、日常用工管理及注意事项、劳动关系处理等问题进行宣讲,帮助企业提高依法用工意识。

  增城区面向永宁街城中村菜鸟网络广州增城园区开展“春风送暖,法护企航”送法进园区活动,就企业关心的短期临时用工、员工工伤待遇、企业员工管理、劳动和谐关系等问题答疑解惑。

  此外,广州市积极鼓励城中村党员调解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矛盾纠纷控制在厂区、化解在村(居)。今年8月,南沙区人社局第二党支部与城中村镇街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党员代表开展“致和”党建工作品牌项目活动,就党建引领下加强基层调解组织“第一道防线”作用、推动企业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调解员培训与政策法律宣讲形式等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