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写人物

  葛军,中学数学老师。顶级中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 " 掌门人 ",中学数学教育界最高奖 " 苏步青数学教育奖 " 获得者 ……

  他是一个传奇人物,除了被南师附中的学生亲切地称为 " 葛大爷 ",他另一个称呼 " 数学帝 " 的传播范围,则要远远超出南师附中、南京的地界,在整个江苏,乃至全国都赫赫有名。

  这是因为他担任南师附中校长前,曾参与过江苏省 4 次高考数学命题,而由于这段经历,近十多年来参加高考的人以及他们的家长差不多都知道他。

  " 数学帝 "" 葛大爷 ",葛军两者一肩挑。

  △葛军

  20 年,在大学老师与中学老师间切换

  2003 年,南京师范大学教师葛军,从大学教师变成中学教师,担任南师大附属实验学校校长,走上了中学数学课堂。至今 20 年,他的身份在大学老师和中学老师间切换。2010 年,他离开南师大附属实验学校,回到南师大担任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并担任江苏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2012 年底,又回到中学,任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现任南师附中党委书记,依然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

  作为学校的 " 掌门人 ",葛军在重要时间节点都要参加学校的仪式并发表讲话,而所有的讲话内容,都或多或少有些数学元素。更有意思的是,在学校发布的一些信息中,提到葛军,不仅有他作为书记或校长的前缀,还有老师二字随后,他对自己中学教师的身份非常自豪。据说,他儿时坚定的志向,就是当一名中学老师。

  2023 年秋季新学期开学,葛军老师又在学校开讲了:

  新学期,期待你们踏实做细做熟 " 一 ",因为 " 一 " 的终端即是 " 一切 ",一切的美好,一切的幸福。因此,我今天的话题就是 " 做一,而达一切 "。

  例如,关于数学学习,如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可以由探寻几何意义(我简称为 Graph,含图表、图形、图像等)开始,把问题从代数形态转入几何形态来探究;或由问题中涉及对象(Objects)的改变而得到新问题;或由运算 ( Operations)如四则运算、函数运算、向量运算、矩阵运算等的变化而产生一系列新问题;或由元素个数(Numbers)的增加与减少而得到许多深刻化的问题 ……

  三句话,绕不开他的数学老师本行。

  前不久,葛军在一篇文章中,阐述了他的教育观。他说,要积极打造 " 生者,为学卓越;师者,学识立教;校者,和合生机 " 的教育生态系统。在南师附中 11 年,他一直致力于贯彻生长教育观,努力实施 " 面向全体、菁英教育,分层推进、差异发展,课程重构、关注效能,多向贯通、多元融合 " 的高品质菁英教育。坚持全面而卓越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苗子的教育理念,积极体现 " 人文素养厚、科学理性强、创新意识浓、责任有担当 " 的四维培养要求。坚持人的成长的八个基本因子 " 品格、阅读、写作、思考、探究、实践、逻辑、评估 " 的自生长性以及八因子纠缠系统的高效能。

  管理一所有着 121 年历史,英才辈出的顶级名校,葛军这样给自己的工作定位:" 在南师附中,我所要努力做的:赓续百廿优秀文化,让学校在原有的轨道上更好地运转,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出更多人才。"

  他在坚守做菁英教育,做 " 慢 " 的教育,因 " 慢 " 而漫,而蔓,而曼。

  13 年,从 " 数学帝 " 到 " 葛大爷 "

  在网上搜索葛军的资料,视频很少,照片也不多。被引用最多的是这样一张照片:葛军穿着黑色外套,腰里别着一个扩音设备,捏着半截粉笔的右手指着黑板上的一个三角形,旁边有 " 勾股定理 " 等字样。

  他浓眉方额,有堂堂虎将之风,眉头微皱,仿佛时时在思考。

  2010 年,葛军作为江苏高考数学命题组副组长参与高考命题。网上有说法称,这是 " 史上最难的 2010 江苏高考卷 ",以至于有网友评价:" 葛军一个人‘秒杀’了 52 万江苏考生!"

  其后,葛军成了每年高考前后的热点人物,一说到高考数学难,不管是全国卷还是分省卷,考生们就会猜测是葛军出的题,还给他起了个绰号叫 " 数学帝 "。

  其实,除 2004 年、2007 年、2008 年、2010 年江苏省高考数学卷的命题工作外,葛军并未参加过全国卷和江苏以外省份的高考命题。

  2019 年 6 月 11 日,在又一次被猜测参与了当年的高考命题后,沉默多年的葛军实名在网络上发文称这是一个怪现象,其实是一个大 " 冤案 "。

  他这样写道:" 我是葛军,就是大家说的所谓‘爱出变态’高考题的那个葛军。每当高考数学试题难,就要把我推出来‘吊打’一番,说正是我出的题,超难,为难了广大考生。" 对此,葛军表示了无奈,却很快话题一转,又钻入了数学本身——

  " 现在的高考数学考试,是越来越难了吗?我觉得并没有,反而可能是越来越容易了,才导致区分度低,才使得每一分的重要程度加大了。严格来说,每一年的高考题,都不会超纲。因为高考命题是由一个团队来完成的,既不可能由一个人决定考题的难易程度,也不可能让难度超纲的考题出现。"

  据一位长期跟葛军有交往的业内人士介绍,葛军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理解高考,理解学生的压力,所以当他因为一种流行的误解年年成为 " 背锅侠 ",被人拿出来调侃,他并没有生气。他更愿意借正名之机,把自己对数学对高考的理解传达给大家。

  2010 年的 " 数学帝 ",随着高考的结束,回归了中学校园,继续他的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至今,过去了 13 年。

  也不知是哪一年的南师附中学生,开始背后称呼葛军为 " 葛大爷 ",这个更像昵称的称呼,也成了近年来很多人说起他时的称呼。

  为什么是 " 葛大爷 "?网上有来自南师附中对 " 掌门人 " 的评价,似乎能说明原因:他是传奇的竞赛和高考命题专家,更是一群孩子和蔼可亲的老师,一个可以随时推门交流数学和人生的朋友。

  的确,在办公室里他是学校的管理者,走上讲台,他就是带着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导师。当然,如果学生敲响他办公室的门,书记、校长的身份就会秒切回数学老师,讲题就是他的兴趣所在。

  有趣的是,上门找他谈工作的人,谈着谈着,他就会给你画图,和你交流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各种问题。

  在南师附中,他一直做数学竞赛的教练工作,但从不居功。2019 年,南师附中学生俞然枫获得国际数学奥赛金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葛军也是俞然枫竞赛教练。但当记者联系葛军本人时,他并不愿多说自己的付出,只是以校长身份去评价了这名得意门生。

  近年来,他主要从事竞赛数学、解题理论、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网络课程、学校教育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已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70 余篇,编著专著 20 多部,还曾主编国家 " 十一五 " 规划教材《初等数学研究教程》等。

  葛军 2020 年获得 " 苏步青数学教育奖 "。该奖项是国家教育部支持下设立的第一个奖励从事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奖项,也是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界最高奖,要求从事中学数学教育或教学研究 15 年以上,而且现在仍然直接从事中学数学教育或教学研究。

  教育界人士表示,葛军获得这个奖项实至名归。

  一辈子,数学花园里的求知少年

  虚虚实实之间,葛军身上被赋予了很多面的形象。哪一个才更真实?或许,葛军就是一个为数学而生的人,数学指引了他的生活。用葛军自己常对学生说的话,世界上有一因多果,有一果多因,有的所谓难题,复杂的题,是假的,要学会用所学的最基本的知识来处理。这样来看,人世间,数学可能反而是最简单最真实的呢。

  在葛军眼里,数学好玩儿。在这个世界里,一辈子,他都是数学花园里的求知少年,永远好奇,时时思考,勤求新知。

  还是在最近的开学典礼上,他提到平时不妨用三招来 " 玩一玩 " 陪伴在你身边的数学题。这个 " 玩 " 字,诠释了在葛军心目中,不少人畏难的数学,是一个有趣的存在。

  回到他的童年时光,一切都有了解释。

  1964 年,葛军出生于江苏南通的一个小镇。没有就读于教育强市南通的县中,他就在一所尊师重教氛围特别浓的古镇上中学。这所学校后来声名远播,现在校名为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葛军所在的学校有很多老师都是上海等地下放的知青,这些老师们不仅学识丰富,而且对艰苦生活甘之如饴,乐于奉献,是当地人们眼中的 " 天之骄子 ",更是自立自强的典范。

  遇见良师的葛军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师们榜样的力量对葛军产生了重大影响。让葛军在心里许下了影响他一生的诺言:以后要当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

  此后,葛军考入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1985 年,葛军大学毕业后,因为成绩优异留校任教。不管是在大学任教还是到中学工作,近 40 年的时间,葛军始终在研究中学数学教育。

  现代快报 + 记者 黄艳 孙玉春 / 文 施向辉 / 摄

  (部分图片来自南师附中学校公众号)

  (校对 周露 编辑 李蔚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