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威海市中医适宜技术惠民工程覆盖50万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田佳玉

6月18日上午9:00,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威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调研员鞠立民介绍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有关情况。

《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共分为6大方面21条意见,其中在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方面,加强中医医院建设,明确了威海市中医院、文登整骨医院的发展定位,明确环翠区举办1所公立中医类医院,鼓励文登区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向公立中医类综合医院或中西医结合医院转型,要求乳山市中医院创建三级中医医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建立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合作机制。

在大力培育中医药特色优势方面,用3年时间,在适宜人群中推广20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用5年时间,每个区市至少打造出1个治未病中心。到2025年,创建省级中医专科联盟牵头专科1-2个、成员专科5-10个,建设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10个,基层中医特色专病15个,评选重点中医药科研项目100个。依托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搭建国家级中医骨伤循证能力建设平台,建设山东省骨伤研究院。

在全面提升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质量方面,改进中医药人才评价标准,完善薪酬分配办法,制定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遴选标准,建立中医药师承教育体系。用5年左右时间,培养10名左右国家、省级中医药优秀人才,选拔5名市级中医药学术领军人物、20名市级名中医药专家、15名市级基层名中医,选派125名中医临床技术骨干人才外出进修培训,培养150名中医类全科医生,外引20名省级及以上中医药专家定期基层坐诊和带教,选拔培养一批医师参加省级西医学习中医“511”人才培养计划。

在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方面,到2022年,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9万亩,争创国家级西洋参现代农业产业园1处,建设2-3处中药材科普基地,建设中医药野生药用植物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争创1处省级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用5年左右时间,中药和保健品等系列产品自主研发品种达到70种以上,研发相关食品品种10种以上,市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达到20家,新增不低于5条中医药特色精品旅游线路,新增中药制剂不少于10个,在全市建设4-5处现代化中药饮片集中配送中心。

在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方面,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持续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建立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机制。鼓励打造中医药博物馆、文化馆、体验馆等,发展具有威海特色的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扩大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成立国际医疗部,吸引海外留学生来威接受中医药交流和培训,积极发展入境中医健康旅游。

在统筹协调中医药工作方面,加强组织领导,将中医药发展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在卫生健康投入中统筹安排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占卫生健康投入比例每年都有新的较大幅度提高,对政府办中医医院所举借债务依法依规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予以偿还。完善扶持激励政策,研究制定加强医疗保障支持中医药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中医药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财政中医药专项考核资金安排挂钩。

中医药发展离不开人才,在威海市中医药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实施内培外引工程,让人才育得出。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培养10名左右省级以上优秀人才,选拔5名中医药学术领军人物、20名市级名中医药专家、15名市级基层名中医,选拔125名临床技术骨干人才外出研修,培养150名中医类全科医生,外引20名专家定期基层坐诊和带教,选拔培养一批医师参加省级西学中“511”人才培养计划。健全评价激励机制,让人才留得住。改进中医药人才评价标准,坚持把会看病、看好病作为主要评价内容,科学界定中医药高层次人才范围,并对其采取灵活多样的收入分配办法。同时不断完善薪酬分配办法,绩效分配适当向中医药特色明显、诊疗实绩突出的科室和人员倾斜。在职称评聘方面破除“五唯”弊端,专业技术人员在乡镇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申报副高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30年以上申报正高级职称,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完善科研支撑体系,让人才用得好。探索建立适合威海市中医药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的有效政策和管理方式,出台威海市的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市级中医药科研管理体系和经费保障体系,鼓励威海市医疗机构、高等院(所)校、企业申报中医药科研项目,出技术、出成果、搞创新,加快形成中医药自主知识产权,释放中医药人才的智慧与能力。

“十三五”以来,威海市秉承“基层强中医、中医强基层”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开启中医药特色优质服务新模式,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实施意见》也对基层中医药工作进行了重点表述。《实施意见》要求“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广一批中医协定处方和10类30项中医适宜技术。”“实施中医适宜技术惠民工程,到2022年,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建成艾灸体验馆,到2025年,中医适宜技术惠民工程覆盖50万人”。目前,中医适宜技术惠民工程已被确定为2021年市政府民生实事之一。

整合中医药资源到基层。强化基层专科专病建设,到2025年,遴选15个基层中医特色专病援建单位和项目单位。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遴选一批基层名中医、一批基层中医药专业技术骨干,培养一批基层中医全科医生,外引一批省级及以上中医药专家定期基层坐诊;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工作达到一定年限,晋升职称不受岗位限制。同时将在全市建设4-5处现代化中药饮片集中配送中心,实行统一采购、审方、煎制、配送、追溯、监管的“六统一”模式,为基层提供优质优价高效的中药服务。“到2022年,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诊疗量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