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头条|重庆制造业投融资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指出,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更多更大的重庆力量。“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战略定位,迫切需要投融资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支撑力量。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持续显现和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逐步成长,重庆制造业不断从劳动力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战略定位离不开做大金融增量、做新金融产品、做优金融服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市发展战略,着力培育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高质量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重庆三峡银行课题组在认真分析当前重庆制造业投融资现状,深入制造企业走访调研以及开展典型案例剖析的基础上,梳理总结出制约制造业投融资的短板弱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制造业投融资状况的对策建议。当前重庆制造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制造业投融资结构单一失衡。制造业企业主要依赖贷款融资的情况长期存在并且较为突出,债券融资、股权融资、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占比和信托、租赁、保理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占比较低,资产证券化融资极少。调研的6户制造企业中有1户企业在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后转向融资租赁,其他5户企业有息负债均为银行信贷资金。中小微制造企业融资较难。抵质押物严重不足仍是中小微制造企业融资面临的难点痛点堵点,企业投入资金通过园区征用和租赁土地方式形成的厂房、机器设备等大型固定资产无法形成有效抵质押物,并且申办抵押融资贷款手续繁琐、流程复杂、审批环节较多。调研发现制造业贷款融资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个别中小微企业贷款审批周期长至6个月。同时,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税务数据不完整等问题的存在,增大了授信核实难度,直接影响了银行采用标准化、快捷化、线上化模式开展贷款审批。此外,少部分银行信贷监管制度出台时间较早,个别条款亟需修订完善。例如大部分金融机构仍以受托支付为主,不能满足中小微企业分散、小额支付需要,客观上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增加了企业财务成本;部分产业链核心企业注册在本地,但投资项目在外地,与地方银行不能跨区域经营发展形成错位矛盾。制造业企业贷款融资成本下降难度较大。受宏观经济下行和产业升级换代等多重因素影响,银行制造业贷款不良率普遍偏高,例如,四大国有银行制造业贷款不良率最高的超过4%,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商业银行盈利和放贷能力。因此,银行在现有信贷利率水平下面临利差收窄、风险与收益难以匹配问题,进一步压降贷款利率难度较大,从而导致制造业投融资成本下降困难。同时,部分小微制造企业通过贷款中介进行融资,给付较高中介费用,间接增加了融资成本。制造业“短贷长投”矛盾突出。虽然重庆出台了《重庆市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支持力度若干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但是,调研发现,制造业企业投资中厂房购建修缮、机器设备更新换代、技术投资占比较大,挤占流动资金时有发生。由于商业银行普遍对智能机器设备、高新技术等缺少专业认识,一定程度上存在“不敢贷、不愿贷”问题,导致制造企业“短贷长投”问题普遍存在,并且较为突出。中小微民营制造业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全市各产业链的核心企业多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分布较为分散、体量较小,并且多数归属于产业链核心企业的上下游配套产业,因而在融资体量、融资成本、融资渠道及风险控制措施等方面处于劣势。例如,国企融资信用类多,民企融资抵质押担保类多,国企融资年利率多在4%以下,而民企融资年利率多在4.5%—6%之间,个别租赁项目融资年利率高达8%以上。深入推进重庆制造业投融资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高质量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迫切需要高效的投融资运行机制。未来五年,重庆制造业投融资应进一步深入解放思想、切实转变观念,大胆探索创新投融资思路,紧紧围绕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推进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规模能级、创新赋能、结构优化、绿色低碳转型、空间布局、企业主体升级上实现新突破,多渠道开辟投融资市场,多方式提升投融资效能,多举措降低投融资成本,多途径激发投融资活力,切实调整优化投融资结构,深化投融资供给侧改革,突出制造业发展重点,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以高质量投融资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而支撑重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建设,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重庆贡献金融力量。坚持点上聚焦,搭建制造业投融资发展新平台。积极推动在渝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先进制造业融资事业部,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激励约束;大力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全面落实落地落户,并且保持较高增长水平和较大市场占比;做大做强做实做优“渝快融”“金渝网”“长江渝融通”等融资服务平台,有效提升融资服务功能作用;新设制造业投融资专属平台,汇集银行、保险、证券、融资担保、股权投资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畅通制造业投融资信息传播渠道,丰富提升完善制造业投融资功能。加快创新突破,全力助推高新技术企业投融资。重点围绕专精特新、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创新开发知识价值信用贷、商业价值信用贷等信用类信贷产品,将知识产权、动产、应收账款和股权纳入抵质押物品范围。专设上市培育贷、专精特新成长贷、“小巨人”信用贷等金融服务贷款新产品,促进中小微制造企业向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深化战略合作,大胆探索投贷联动新模式。投贷联动有利于项目成果分享,有利于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有利于降低对传统抵质押物的依赖。对此,重庆包括重庆产业投资基金应主动与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军民融合产业基金等方面加强战略合作,央地联手协同创新“国家级基金+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基金+信贷服务”投融资新模式,“一链一策”“一企一策”制定投融资新方案,加快引进或培育产业链核心企业,有效提升全市产业链能级。立足多方发力,有效降低制造业投融资成本。建立健全完善制造业政策性金融服务机制,引导政策性金融机构低成本资金浇灌制造业;加大财政贴息力度,重视民企融资市场需求,减轻中小微制造企业融资成本压力;完善信贷风险分担机制,降低银行信用风险成本,有效开拓利率下浮空间;积极支持信托、租赁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降低投融资成本,为中小微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减轻负担。推进精准滴灌,组织开展上市培育专项行动。将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纳入上市培育名单,组织证券公司精心培育;在区域股权市场设立“专精特新”专板,积极推动开展股权登记和托管、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可转债等业务,同新三板建立挂牌绿色通道,培育一批优质制造企业通过资本上市提升直接融资能力。强化链上融通,完善“三链”金融机制。加强政银企深度合作,聚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开展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工作,通过政府贴息、政策性融资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为提升产业链核心企业能级、加快产业链积聚提供综合性金融支持服务。同时,充分发挥票据支付、结算和融资作用,支持产业链的核心企业签发、承兑商业汇票,方便全产业链的核心企业开展票据金融,减轻配套企业流动资金压力。鼓励探索创新,深化金融机制改革创新求变。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探索金融服务新方式新方法新模式新途径,深入推进金融机制改革,加快适应制造业发展新格局。主动转变服务思维、切实增强共富意识,坚持制造金融“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共抓同行、国企与民企全面协调发展,打破传统“国企信仰”、淡化企业性质设定,切实构建统一健全完善、客观公平公正、科学合理有序的制造企业客户授信准入门槛、定价标准和风控措施;主动为供应链企业在市内外投资提供信贷、支付、结算、现金、票据等综合化全方位金融支持;主动为制造企业在贷款支付方式、贷款“三查”、合理展期延期和无还本续贷方面提供全新的金融服务;主动创新改革信贷管理机制,加快提升固贷比例,有效增加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破解制造企业“短贷长投”难题;主动创新风险防控理念,由贷后紧盯“抵押物是否足值”向贷前精准把握企业经营、财务和现金流状况等“第一还款来源”转变;努力提升金融数智风控能力,降低贷款抵质押门槛、优化审批流程,加快提升信用贷款占比。(作者刘江桥系重庆市政协常委,重庆三峡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本文为重庆市金融学会2023年度招标课题“重庆制造业投融资面临的关键问题及对策建议”阶段性成果)举报/反馈